一直以来,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积极践行为民宗旨,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生动诠释“人民至上”。
“王某去年给了我3000元钱后,就再没有履行协议内容,人也找不到了,这可咋办?”“您先不要着急,有问题慢慢说。”每周三,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乾都会到该院诉求接引服务站,集中接待来访的执行案件当事人。
接待现场,执行局长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仔细查看相关材料,接收财产线索,针对具体问题一一解答、释法析理。能够当场解决的,及时办理;不能当场解决的,做好记录,跟踪办理、限期答复,确保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自“执行局长接待日”制度实行以来,共接待群众264人次,接收财产线索36条。
为深化“有呼必应、如我在诉”品牌机制,该院立足于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不断提高“一站式”诉讼服务水平,成立诉求接引服务站,每天安排人员值班接待,让群众找得到人、查得了案、办得成事。将每周二确定为院长接待日,每周三确定为执行局长接待日,及时有效解决相关权利人,特别是执行案件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全面深化“有信必复”,扎实推进信访代办工作,坚持领导包案下访接访,让群众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如何又快又好回应群众诉求、保障民生福祉?额尔古纳市法院积极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代表委员+法院”“右岸·新枫”新时代枫桥联创实践站等机制效能,联合多方力量构建解纷新模式,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谢谢法官、谢谢人大代表,没想到房产证这么快能办下来,以后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额尔古纳市某小区业主代表对法院与人大代表调解员高效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办证难”问题连连表示感谢。
事情要从该院受理的53起系列案说起。2016至2019年期间,陈某等53户业主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陈某等53户业主购买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坐落于某小区的商品房,该公司应当在约定时间前将符合交房条件的房屋交付给业主使用。合同签订后,业主依约交纳了房款,该公司虽按约定时间交付了房屋,却迟迟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证。
为减轻当事人诉累,缓解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院将案件委派至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处先行调解。随后,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和法官主动与税务、住建、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对接,共同推动不动产权证书的办理工作。在多方联动、多次协调下,53户业主与开发商达成办理房屋产权证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最终,困扰业主多年的“办证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常联系、送服务、走出去。”额尔古纳市法院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找准司法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制定完善《关于加强民事涉企案件审限管理工作的规定》《额尔古纳市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等9项制度,逐步构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主动走访额尔古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蒙古兴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农垦上库力有限责任公司等辖区重点企业,听心声、解难题,开良方促发展。同时还通过邀请企业代表旁听庭审、开展普法讲座、制发司法建议书、线上推出“天平为营商添光彩”专栏报道等方式,帮助企业规范内部治理、预防法律风险,促进企业依法办事、守法经营,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
调解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