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现场
民生无小事,事事连民心。涉及土地、邻里、买卖等矛盾纠纷,看似鸡毛蒜皮,实则影响着基层治理的“安全指数”和家家户户的“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通辽市开鲁县公安局立足辖区实际,聚力“主动警务”,紧盯服务群众全过程,要求民辅警以“脚步丈量民情、眼睛洞察需求、用心感知冷暖”的工作理念,通过三前工作法--“腿再勤一点儿、眼再尖一点儿、心再细一点儿”,真正把警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
警务前移
打造民生警务新防线
“警察同志,你上次告诉我上户口需要的材料都准备齐了……”每逢镇上赶集日,吉日嘎郎吐派出所设置的民生服务咨询台便成了最热闹的“摊位”。所长王立强带领民辅警通过设立“民生服务咨询台”和“民意直通车”,实现户籍业务咨询、矛盾纠纷受理、治安线索征集等多项工作“一窗集成”。
多年前,辖区张阿姨的户口因结婚迁至外地,后来她离了婚,但户口也一直未迁回原籍。近期,她想把户口迁回来,但又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赶集时张阿姨来到“民生服务咨询台”,民辅警给她讲解的明明白白,张阿姨顺利办理了手续,困扰她多年的户籍迁移难题得以解决。
截至目前,开鲁县公安局各派出所的“赶集警务”模式,已累计服务群众50余人次,当场解决户籍疑难问题20件,收集社情民意10余条,实现让群众“赶一次集、办多项事”,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重心前置开创平安警务新局面
近日,大榆树派出所驻村协警员在工作中发现,有两位农户因在大棚内栽葱选苗问题发生纠纷。随即,协警员将情况反映给了包片民警。民警很快赶到大棚,看到两位农户互不相让、情绪激动,忙将二人分开,先安抚他们的情绪,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随后,民警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倾听他们的诉求。在充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民警联合村干部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适用法律等方面入手进行劝解。经过民警和村干部数小时的努力,双方互相谅解,并同意按照民警提出的解决方案办理。
长期以来,开鲁县公安局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不断创新完善与基层社会治理相适应的警务模式,引导多元主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和服务,形成“党组织+警务室+在村能人+村民”的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同时,构建自治管理、法治约束、德治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将基层治理的“活水”引入乡村振兴的“责任田”。
法治前导构建亲民警务新路径
“大爷,您看这条‘购买医疗仪器,疼痛瞬间消失’的短信,明显是夸大宣传……”在开鲁县开鲁镇白塔社区,“巾帼红”志愿服务队的女警们将反诈宣传融入日常服务,这种“现场普法+答疑解惑”的浸润式宣传,有效提升了法律知识的传播效果。
当村里老人用民警传授的“三不口诀”识破骗局时,开鲁县“窗口普法”播撒的法治种子已生根发芽。业务窗口的“顺耳”普法、户籍室的案例警示、调解现场的纠纷剖析,这些浸润日常的法治养分,正通过“亲民警务”的滴灌渗透,沉淀为群众脱口而出的反诈顺口溜,转化为街坊邻里的自主传播,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绽放出别样光彩。
正如群众在“开鲁县24小时警局”留言里所说的:“村头闪烁的警灯就是平安的底色。”
(张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