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存之基,法治化是良好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法院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论断,紧紧围绕鄂尔多斯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创新推出多项优商举措,着力打造“法优暖城”营商环境样板。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牵头填报的“解决商业纠纷”“办理破产”指标表现优秀,为鄂尔多斯获得全区优化营商环境“五连冠”贡献了力量。
以科学管理提升审判质效
涉企案件办理质效事关市场主体生存发展。鄂尔多斯市法院系统持续加强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出台了《鄂尔多斯市法院加强审判管理行动方案》,通过“五维发力、三十项举措”构建全链条、全覆盖、全要素的现代化审判管理模式,全市法院案件办理质量、效率、效果持续向优向好。同时,出台了《鄂尔多斯法院提升司法公信100条措施》,精准覆盖“调立审执”等10个环节,形成纠纷治理和案件办理更优模式,不断厚植法治化营商环境“沃土”。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涉企案件,坚持繁案精审,把好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关,以院庭长“阅核”确保裁判精准,以优质的办案质效促进市场主体履信践诺,助力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以机制创新助力执行攻坚
执行工作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是企业感受司法工作力度与温度的重要环节。鄂尔多斯市法院系统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执行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在网络查控系统建设、查人找物协作、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等方面,整合市域各部门力量,强化工作协作配合,不断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签署《点对点查控协议》,实现不动产线上查控;设立全区首家“公安+法院”执行联动工作室,构建执行警务协作新格局。深入推进交叉执行工作,出台实施方案,明确案件条件和标准,加强案件甄别,及时对案件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监督和指导,将执行监督落到实处,切实推动重案、难案、“骨头”案有效化解。设立24小时快速响应“执行110”模式,实现跨旗区各基层法院高效协同协作;建设“法鹰”大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库提升查人找物的力度和精度,全市法院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指标位列全区法院前列。推进“执破融合”工作,对于暂时陷入困难,但有运营价值的被执行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和解帮助企业重生;推动20家“僵尸”企业高效出清,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立调审执”协调配合,加强诉前、诉中财产保全的释明和引导工作,做实“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开展执前督促,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促进生效裁判自动履行,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指标同比下降。认真落实全区法院“公开透明、规范高效”提升年任务要求,审慎运用强制措施,并出台了《进一步规范执行款物管理的工作机制》,严格重要流程节点审核把关,把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落到实处。
以规范集约强化司法服务
司法服务关乎市场主体司法体验。鄂尔多斯市法院系统全面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诉讼流程规范化、诉讼服务集约化、诉讼职能多元化的诉讼服务新路径。坚持“一厅通办、一窗集成、一号响应、一处调解、一次办好”诉讼服务模式。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务服务保障中心内设8个分中心和一个派驻工作组,将审判辅助性、事务性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在全区法院率先推行司法专递面单电子化改革,开启司法送达提速降费的“闪送”服务,今年4月,开通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集约送达服务,进一步提升送达工作便利度。打造了全区首家“12368”诉讼服务热线集约运行模式,提供高效规范、一号直通的诉讼服务。畅通涉企绿色通道,加强司法救助,3年来,为困难企业缓交减交诉讼费1200余万元。
以数字建设促进改革创新
数字法院建设是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有效抓手。鄂尔多斯市法院系统坚决贯彻全国法院“一张网”部署要求,强化系统集成、整体谋划,以数字化改革赋能法院工作现代化。大力推进全流程数字化建设,建立从诉讼材料递交、诉讼费用缴纳等立案环节,到线上调解、网上开庭等审判环节,以及财产查控、财产处置等执行环节的全流程网上办案模式。研发运行的“全时空泛在化”融合庭审云平台和“智效”融合管理平台,分别获评2023年和2024年“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推行无纸化办案,生成“一案一码”,实现电子卷宗高效流转,提升办案效率和环保效益。深度挖掘大数据资源,强化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数据分析,围绕民间借贷案件、涉房地产企业案件、金融纠纷案件等,制发司法大数据报告,研究提出预防性风险化解对策,为党委、政府加强社会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法院系统将紧紧围绕鄂尔多斯市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紧盯企业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在法治建设的新征程上奋力闯新路、进前列,努力以更优审判质效,助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