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融合发展
第06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01期:第06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30

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融合发展

——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掠影

本报记者刘琪通讯员丁子辰田春蓉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天初暖,日渐长,人间四月好风光。2025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每年的4月20日至26日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围绕这一主题,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聚焦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旨在通过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了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法庭“数据权益保护”研讨会。

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国别指南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全面支持

4月22日下午,《蒙古国知识产权保护国别指南》《德国知识产权保护国别指南》(以下简称“两个指南”)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内蒙古分会场启动活动现场发布。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宣传IP形象“安安”对蒙古国、德国知识产权保护概述、知识产权申请与注册、知识产权异议无效撤销、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知识产权官费一览、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构信息和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相关文件七部分内容进行了生动解读。

据了解,“两个指南”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指导下编制而成。《蒙古国知识产权保护国别指南》的发布填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国别指南体系的空白,通过该指南,企业可以快速了解蒙古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情况,掌握在蒙古国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保护版权等事宜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从而提前做好保护布局,有效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德国知识产权保护国别指南》更新完善了德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法律规定、机构设置、授权审查程序以及争议解决等方面内容,为中国企业在德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最新、全面、系统的信息支持。

宣传IP形象“安安”发布国别指南。

发布特种合金产业专利导航项目成果推动产业实现从“资源输出”到“技术引领”

“两个指南”发布的同时,自治区特种合金产业专利导航项目成果也在宣传周活动现场发布。

该项目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公开征集,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对国内外20余万项专利数据的系统收集、整理并深度分析,详细绘制内蒙古特种合金产业专利地图和专利导航图谱集,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特种合金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内蒙古特种合金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提出“一个发展目标、三个风险预警、五个行动方案”的专利导航路径建议,为我区进一步优化特种合金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产业链体系、培育形成产业集群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特种合金产业是我区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支柱,承担着支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使命。此次专利导航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产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提供了创新路径,推动内蒙古特种合金产业实现从“资源输出”向“技术引领”的发展。

面对面提供精准服务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桥梁

4月中旬,中心举办了“知蒙同行”知识产权助企服务面对面解惑系列活动,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代理机构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指导。

活动首日,专利预审业务吸引了多家企业及代理机构参与。中心预审服务专家团队围绕预审领域界定、备案流程等企业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打通创新成果快速转化通道。在随后的纠纷调解专场活动中,中心调解员依据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商标权等相关法规,成功化解两起知识产权纠纷。

针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商标抢注、专利侵权等痛点,在海外维权专场,中心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了定制化指导。维权援助专场针对专利保护、商标品牌维权、室内装饰领域的外观保护纠纷案件等实务问题,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了侵权判定、技术比对等专业咨询服务,活动最后一天,中心与内蒙古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达成人才培养合作意向,计划依托代理师考试资源,定向培养本地知识产权人才。

此次活动累计服务企业、高校及机构10余家,解决专利预审、维权援助、海外布局等核心问题30余项,搭建起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桥梁。

“请进来+走出去”为企业疏堵赋能增智

专利挖掘怎样发现“隐形”技术价值?专利布局如何指引研发方向?技术空白点如何转化为专利?4月25日,中心举办以“专利视角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与区内50余家企业共同探讨了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主题演讲环节,专家学者就如何既能确保专利具有足够的保护力,又能有效避免侵权纠纷的高质量专利申请的撰写技巧、创新全流程的知识产权管理、科技创新的专利系统性保护分别作主题演讲。企业经验分享环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代表、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代表分享了宝贵经验和做法。

在圆桌讨论环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位专家与50家企业代表围绕专利挖掘、专利布局、技术转化等热点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企业代表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还学习到许多实用的专利管理和保护技巧。

在把专家学者“请进来”的同时,中心还联合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鄂尔多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举办“专精特新知识产权加速行”系列助企活动。首场活动在鄂尔多斯市举办,鄂尔多斯市4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代表参加。

活动期间,中心工作人员围绕“专利预审实务”展开专题授课,深度解读中心专利预审服务政策和可提供的支持资源,并就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对一”专业答疑,帮助企业厘清困惑,助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推动“专精特新知识产权加速行”系列助企行动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法官展示假冒商品。内蒙古特种合金产业专利导航成果发布。

小学生参观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开展多元化知识产权培训  共筑创新发展基石

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中心发挥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内蒙古分中心职能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承办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走出去”企业境外安全保障培训班、自治区商务厅外经贸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线上培训,围绕“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与风险应对”主题,深入讲解海外专利、商标申请、布局及风险应对策略,100余名外经贸企业代表参训。

强化“出海”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中心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处、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推进会,加强双方在非遗文化传承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非遗文化创新性保护与传承路径。会上,双方就非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纠纷调解、维权援助、信息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期间,双方联合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120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相关从业人员、文化创意企业负责人及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线上参训。

4月24日,中心与自治区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联合举办2025年全区公证、仲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培训班,线上、线下吸引了1200余名公证、仲裁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工作站)工作人员参训。此次培训让参训人员深刻认识到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夯实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的基础上,提升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应对能力,为构建体系化、类型化的知识产权侵权判定思维提供方法论指引。

4月22日至24日,中心工作人员先后走进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开展专利预审、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宣讲、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信息资源推介工作,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的平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了解知识产权行业动态,鼓励高校师生投身知识产权事业,为自治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举办知识产权开放日活动  厚植知识产权文化

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中心充分发挥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阵地作用,面向相关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中小学生等举办“开放日”活动,通过“看+听+观摩+互动”形式增强知识产权科普教育吸引力,在潜移默化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

“现在开庭!”4月26日上午,稚嫩的童声伴随着庄严的法槌声响起,“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在中心(呼和浩特知识产权审判法庭)开庭,10名小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角色,在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指导下,模拟审理一起著作权侵权案件。从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核对原被告身份信息,到法庭调查和辩论,从当事人最后陈述再到当庭宣判,整个过程规范严谨、层层推进。孩子们沉浸于自己模拟的角色中,完整还原了一起被告故意侵害原告著作权的案例。相比传统的“法官讲,学生听”,此次模拟法庭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体验了法庭的庄严与神圣,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为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