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年跨越戈壁和无人区,奔波在布满“炮弹坑”和“鸡窝坑”的公路上,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不计得失地守护着牧民们的光热和幸福。在他的带领下,黑鹰山供电所历时10年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290公里、电杆4447基,安装变压器10台、总容量2080千伏安,实现了黑鹰山境内边防连队网电全覆盖。他就是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黑鹰山供电所所长苏日嘎拉图,一个将青春镌刻在戈壁深处的“光明使者”。
扎根“生命禁区”从一盏灯到一片光
2015年,31岁的苏日嘎拉图告别家乡兴安盟的碧草蓝天,跨越2700多公里来到黑鹰山供电所。当汽车在颠簸的砂石路上扬起漫天黄沙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震:供电所孤零零地矗立在戈壁中,屋内唯一的水源是矿物质超标的苦咸水,方圆百里难见人烟。但更让他揪心的是,这里的用电户分散在广袤的无人区,有的边防哨所仍靠煤油灯照明,牧民家中风光互补发电设备时断时续,工厂因电压不稳被迫停工……“一定要让这片土地亮起来!”他攥紧了手中的党员徽章。
上任第一周,苏日嘎拉图带领全所职工,耗时1个月,访遍3.3万平方公里上的用电户,摸清黑鹰山整体用电情况。为了切实解决算井子、马鬃山的正常工作用电和牧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他向单位反映了算井子和马鬃山地区用电情况和需求,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将马鬃山苏木、算井子通电项目纳入2016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计划。苏日嘎拉图与全所职工,经过1年多的艰苦施工,帮助马鬃山、算井子地区结束了风光互补用电历史,用上了不间断、稳定持续的网电,惠及了周边的政府、边防派出所和农牧民。
铁汉柔情 戈壁深处的“电亲人”
“在黑鹰山,每一度电都关乎生死。”这是苏日嘎拉图常挂在嘴边的话。2017年,京新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攻坚期,某日凌晨,沥青站变压器突发故障,价值数百万元的设备面临报废风险。接到求助电话后,他立即率队出发。漆黑的戈壁滩上,抢修车在乱石中颠簸40公里。抵达现场时,他的手掌已被方向盘磨出血痕,却顾不上处理,抄起工具就冲向故障点。零下20摄氏度的寒夜中,他趴在结冰的电杆上操作,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仅用28分钟,故障被排除,沥青站的机器又重新轰鸣。
在牧民心中,苏日嘎拉图不仅是“光明守护者”,更是“沙漠里的亲人”,他组建的“电鹰志愿服务队”足迹遍布戈壁:帮边防官兵维修卫星设备,为边远牧民送医、送药、送菜、送信、种苁蓉、代购日用品,教牧民使用智能手机缴费……每月例行巡线时,他总会绕道去图雅老人家中,送去新鲜蔬菜,修好漏电的插排,甚至自掏腰包帮老人付了电话费。老人逢人便念叨:“苏日嘎拉图比亲儿子还贴心!”
精神丰碑“黑鹰山精神”点亮边疆
在黑鹰山供电所门前,刻着“忠诚”“团结”“奉献”“坚毅”的四块石头,诉说着黑鹰山的过往,印证着蒙电人的“初心”。在苏日嘎拉图的带领下,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团队,用青春在戈壁书写奇迹:他们维护着1001.84公里输配电网,服务着每平方公里不足0.1人的特殊用户群,创造了连续8年“零事故”纪录,也因此荣获“中国最美供电所”“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文明服务窗口单位”“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多项殊荣。
苏日嘎拉图在平凡的岗位上,舍小家顾大家,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点点灯光,照亮北国边疆。2019年8月,被阿拉善盟委组织部授予“全盟最美基层干部”称号;2020年4月,荣获2020年度阿拉善盟劳动模范;2020年底荣获内蒙古好人称号;2023年4月,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25年4月,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以及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黑鹰山供电所更是在苍茫戈壁中绽放光彩,于2022年,荣膺“北疆楷模”,2024年4月,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四青年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