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海市,有这样一位消防指战员,他以21年如一日的坚守,在烈焰与浓烟交织的火场中冲锋陷阵,在挥汗如雨的训练场上磨砺本领,在群众面临“急难愁盼”时播撒温暖。他,就是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廖其涛。从川北农家子弟一路成长为消防救援标兵,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火焰蓝”的忠诚担当,书写着新时代应急铁军的奉献篇章。
向险而行
做守护安宁的“逆行者”
2003年12月,廖其涛加入消防救援队伍,自此他的人生便与“逆行”二字紧密相连。21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一线,参与灭火救援任务超2000次,成功营救150余名遇险群众,抢救财产价值3000余万元,在一次次危机四伏的救援现场,他用无畏的勇气和专业的技能,守护着一方平安。
2016年4月27日深夜,一通紧急报警电话打破了宁静。一名游客被困甘德尔山长达十余个小时。接警后,廖其涛迅速带队奔赴现场。由于山路崎岖,消防车无法通行,他毅然带领队员背负着沉重的救援器材徒步前进。到达现场后,眼前的景象令人胆战心惊:被困者身处山腰一处狭小平台,四周皆是悬崖绝壁。廖其涛迅速组建攻坚组,在山顶设置锚点,自己背负40多公斤的救援设备垂降施救。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他和队员们成功解救了被困游客。
2024年6月3日,乌海市海南区西来峰工业园区榕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酚油储罐突发爆炸起火,情况万分危急。廖其涛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他主动前往DCS控制室了解灾害详情,确定重要风险源,为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关键信息。救援过程中,火场突发爆炸,凭借多年积累的灭火经验,廖其涛敏锐察觉爆炸前兆,迅速组织人员紧急撤离。爆炸过后,他又第一时间返回阵地指挥,带领指战员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扑灭大火,保障了厂区45个危化品储罐以及毗邻企业的安全。
千锤百炼
树应急救援的“硬标杆”
“训练场上的每一滴汗水,都将化作火场上守护生命的重要技能。”廖其涛始终将执勤训练视作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训练场上,他总是以身作则,“我先来”“比一比”“再练一次”,这些话语激励着队员们奋勇争先。
2012年,从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毕业的廖其涛,凭借着对消防事业的热爱和专注,自创了一套“廖氏训练法”,他从克服队员内心的恐惧入手,循序渐进提升训练难度,精心规划落点。有了这套训练“秘籍”的助力,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显著提升。当年他所在的光明路特勤消防救援站在支队比武竞赛中脱颖而出,包揽了各项比赛的第一名。2019年,在第一届全国火焰蓝比武竞赛中,廖其涛担任教员,出色完成组训任务,带领队员取得400米物资疏散单项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
担任作战训练科科长后,廖其涛始终秉持“以战领训、训战融合”的理念,大力推行“1+7+1”执勤训练模式。在他的带领下,队伍战斗力显著提升,在各级比武中斩获60多项荣誉,培养出42名行业骨干,多个救援案例成为示范,多项训练模式得到推广应用,乌海支队的战训成绩在自治区始终名列前茅。
心系群众
当排忧解难的“急先锋”
“老百姓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中才会有多重。”廖其涛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在他看来,消防工作不仅是抢险救灾、火场救援,那些摘除马蜂窝、取钥匙、开房门、排除电梯障碍等看似琐碎的小事,同样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工作之余,廖其涛长期帮扶驻地6户贫困户,定期看望孤寡老人。他还发挥自身优势,为聋哑儿童编写了消防知识手册,并积极组织辖内学校开展消防知识普及和应急演练。多年来,他带领队员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800余件,为贫困失学儿童捐款6000余元,组织队员捐款捐物价值超15万元,累计无偿献血1800CC……
从青葱岁月到鬓染霜雪,廖其涛在消防救援岗位上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收获了公安部消防救援局“优秀基层指挥员”、内蒙古自治区“最美职工”“五一劳动奖章”“最美消防指战员”、乌海市“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消防事业的无限忠诚,是他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坚守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