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袁雪英)5月13日,在第16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到来之际,自治区公安厅召开“5·15”经侦宣传日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据了解,全区公安机关聚焦打击犯罪主责主业,以“云端”主战模式为牵引,组织开展打击保险诈骗、涉税、非法集资、传销、民营企业内部突出腐败犯罪等系列专项行动,成功侦办了一大批群众关切、影响恶劣、涉及面广的大要案件。尤其是在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赃款专项行动中,共侦办地下钱庄和洗钱犯罪案件60余起,有效斩断了一批非法资金转移通道。2024年以来,全区经济犯罪立案共38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3.5亿余元。
同时,全区公安经侦部门创新实施统计监测、分析研判、警企协作、复盘提炼、专项打击“五步走”路径,建立“五大任务”领域经侦打击统计监测体系,2024年共侦办涉及“五大任务”领域经济犯罪案件600余起;紧盯我区经济产业特点和易滋生风险隐患的重点领域,会同相关单位研判领域态势,共发出“两书一单”130余篇,着力堵塞管理漏洞。工作中,全区各级公安经侦部门坚持宣防结合、防范前置,积极对接刑事司法、行政监管部门,围绕“5·15”经侦宣传日等时间节点,常态化发布经济犯罪防范提示,不断提升群众防范识别经济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全区公安经侦部门围绕接报案与立案审查规定、案管工作机制、数据化执法监督、便民利企等工作,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线上巡查,着力防治各类执法问题,有效控制了“挂案”增量与存量;全面启用“经侦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向盟市推送风险案件线索3100余条,建立全区涉案账户“阳光冻结”机制,及时发现涉嫌违规的冻结手段行为;制定《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与受立案工作规定》等多项制度,严格落实公安部跨省办案协作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经侦部门跨省办案工作流程;建立延伸至旗县的经侦案管工作机制,超期限案件同比下降约30%,新形成“挂案”同比下降约26%,全区公安经侦部门执法办案质量和监督管理效能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