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基因为法治文化铸魂与民同心为您守护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09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16

“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助力北疆文化提升”系列报道--

以红色基因为法治文化铸魂

本报记者吴树臣郭惠心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开栏语

今年,我区全面开展北疆文化提升行动,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铸就新时代文化强区新高地,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法治文化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关键力量,为地区和谐稳定提供坚实支撑。本报今起推出“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助力北疆文化提升”系列报道,聚焦锡林郭勒盟在北疆文化提升行动中,如何以法治文化为重要抓手,立足地域特色,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普法形式,打造法治文化品牌,为北疆文化提升贡献法治力量的生动实践。

自编的快板书、诙谐的小品、流行的说唱表演……近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法治乌兰牧骑”队员联合当地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普法志愿者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一场活动下来,牧民们在笑声中记住了很多法律知识。全盟13支“法治乌兰牧骑”活跃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成为打通农牧民法治文化宣传服务“最后一米”的金字招牌。

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是锡林郭勒盟牢记“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更是守好祖国“北大门”、筑牢首都“护城河”的时代使命。“今年自治区启动北疆文化提升行动,锡林郭勒盟委政法委迅速响应,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锡林郭勒盟委政法委副书记高云峰坚定地说:“我们以文化涵养法治,推动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助力边疆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也为北疆文化提升行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法治文化品牌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锡林郭勒盟把红色基因融入法治文化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法治文化品牌打造优势,红色成为法治文化品牌的最亮底色。

融出新模式。“一个红书包,一条草原路,一条无垠的彩虹连接你我。”这首《红书包之歌》把人们带回到半个世纪前的苏尼特右旗。当年,苏尼特右旗巴彦乌拉嘎查发起“红书包”送学活动,将首批印有“红书包”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书包,装满党的政策等学习资料,打包分给各民兵队伍、妇女组织、青年小组和学校。如今,“红书包”志愿服务队采取“一线四包”的服务模式,把法律知识送进每一个蒙古包,也让法治的种子在草原上生根发芽。这一模式不仅传播了法律知识,更让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焕发出时代光芒。

融出强品牌。苏尼特右旗人民检察院创立“红绿蓝·骑迹”品牌,强化党建引领和乌兰牧骑公益诉讼宣传队建设,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讲政治、接地气、有深度的检察宣传作品。将“乌兰牧骑红”融入“检察蓝”,将检察公益诉讼好声音传播到草原深处。通过这一品牌建设,红色基因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法治文化品牌广泛的影响力。

融入主阵地。锡林郭勒盟公安乌兰牧骑锡如海乐队以原创歌曲《热血荣光》唱进了内蒙古新星新作演唱会。“公安乌兰牧骑+”这一法治文化品牌借助那达慕大会、音乐节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融进宣传主阵地,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锡林郭勒盟中级人民法院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活动,法官们走进学校、社区、讲述红色法治故事,传播红色法治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法治教育,让红色法治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4年,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苏尼特右旗检察院“红绿蓝·骑迹”品牌获评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文化品牌选树展示活动“优秀文化品牌”。“检察+乌兰牧骑”宣传模式获评2024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精品“融合创新二十佳”。这一项项荣誉,是北疆法治文化红色基因在这片草原上的真切回响。

多年来,锡林郭勒盟政法系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北疆文化,通过红色记忆将法治文化宣传植入农牧民心底,形成红色法治文化品牌矩阵,实现红色基因传承倍乘效应,不仅提升了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更为祖国北疆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