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宣传标识的快递车。 高斌摄
前不久,乌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收到一份快递小哥送来的特殊“快递”,它并不是普通的包裹,而是一面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快递小哥对乌海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感激与认可,更是法律援助中心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全力为新业态劳动者撑起“法律保护伞”的生动体现。
“小快递、大民生”。快递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便捷的生活体验。然而,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在工作中面临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切实维护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快递行业规范健康发展,2024年10月10日,乌海市司法局联合乌海市邮政管理局成立了邮政快递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迈出了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一步。2025年4月,双方再度携手,共同建立了乌海市邮政管理局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顺丰、申通、圆通、京东、邮政公司设立了5个法律援助联络点。据乌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高斌介绍,当地组建了新业态法律援助专业服务团队,开设了“新业态维权绿色通道”,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即时受理、快速指派”。同时,开通“12348快递维权专线”,提供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此外,大力推行“援调对接”模式,坚持“调解优先、兜底”原则,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站点、纠纷就地化解”,助力新业态劳动者“安心跑单、无忧送货”。
2024年12月5日,快递员李某某在送快递途中直行通过交叉路口时,与一辆右拐的机动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某车辆损坏,腿部挫伤。之后,李某某与肇事司机就赔偿事宜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向乌海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受理案件后,认真了解事情原委,认为此案争议事宜简单,可以按照“调解优先、援助兜底”原则,先行调解解决。于是工作人员联系到了肇事司机,通过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援助律师明理释法,肇事司机同意进行调解。最终,在工作人员的主持和监督下,双方达成和解,肇事司机一次性赔偿李某某营养费、误工费等各项费用1200元,双方对此次事故的处理均表示非常满意。
如愿拿到赔偿金后,从事快递行业3年的快递员李某某向记者讲到,“以往同事遇到交通事故,与肇事司机因为赔偿金额及给付时间等问题经常发生矛盾纠纷,往常要拖延1至2个月也不一定能拿到合理的赔偿金额,这次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站,仅一周的时间就拿到了赔偿金额,替我解决了烦心事,我也可以安心上班了。”高斌向记者介绍,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设立后,成效显著的案件不断涌现,还有一位快递小哥在小区内送快递时不慎撞倒一位老人,最终老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由于事件复杂,经过一年多的调解也无法解决。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后便积极介入,为快递小哥走司法程序提供法律援助,切实保障了其合法权益。
走进顺丰速运乌海市海勃湾转运站设立的法律援助联络点,记者看到了《法律援助申请表》《法律援助申请人经济状况说明表》《法律援助服务指南》等文书资料及法律援助条件、范围等制度均在墙上醒目位置张贴,实现了场地设施、标识标牌、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四有、四统一”。
不仅如此,法律援助工作站及联络点还针对快递员常见的劳动合同、薪资争议、交通安全等内容,经常性组织律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着力提升快递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前不久,在乌海市法律援助中心的邀请下,内蒙古济海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永峰在顺丰速运乌海市海勃湾转运站设立的法律援助联络点,为广大快递员解析新型劳动关系认定规则,明确平台用工责任边界;介绍矛盾纠纷维权路径,并结合案例指导如何收集证据;结合货物损毁、派件超时等矛盾纠纷,传授协商调解技巧;开展交通安全法规教育,要求广大快递员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高斌介绍,法律援助工作站及联络点的成立不仅致力于解决具体的矛盾纠纷,更着眼于“保障权益、普法教育、优化环境、推动创新”多个维度。通过法治化手段推动行业规范化、提升社会对快递从业人员的关注,让“快递小哥们”真切感受到“权益有保障、困难有帮扶、维权有路径”的法治温暖,助推新业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