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峰市敖汉旗公安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积极回应群众“所需”“所盼”“所忧”,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入户普法宣传
“小针脚”绣出“大民生”
一张身份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切实解决行动不便群众“办证难”问题,近年来,敖汉旗公安局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电话预约”“绿色通道”等方式,为230多名行动不便群众提供户籍业务上门办理服务。
“我的孩子是一级残疾,我想给他办个身份证,到时就能领低保了,可是我岁数大了,扶不动他……”今年4月,萨力巴派出所户籍民警闫东升接到辖区居民老董的求助电话。“您别担心,我马上过去。”放下电话,闫东升拎起照相机和指纹仪就赶往了董家。一个小时后,闫东升到了老董家,一进门就看到老董的儿子蜷缩在床上,闫东升立即上前帮老董把孩子扶了起来。“小董,我给你好好照个相,咱们照得帅帅的……”闫东升半蹲着,一连照了十几张,最终一张符合标准的证件照终于定格。采集完身份信息,老董说:“警察同志,你们上门给我儿子办证,跑了这么远的路,不知道这点钱够不够……”说着就要从衣兜里摸索着掏钱,闫东升一把按住老董的手说:“叔,像您家这样的困难户,办证费用全免!”事后,闫东升垫付了办证费用。
“人民公安的初心就体现在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里。”闫东升说。一张小小的身份证就是“针脚”,绣出关乎千家万户的“大民生”。
“工单”变身“表扬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热情的服务、真挚的感谢映射出警民深情,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民辅警的认可与信赖。
近日,敖汉旗公安局收到一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这份工单不诉民忧,只为传扬警民情。
“您好,我现在居住在外地,急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明天就要用,请问能办吗?”5月5日下午,古鲁板蒿镇居民耿女士的求助电话打进了敖汉旗公安局古鲁板蒿派出所。“您别着急,我们马上办!”接到电话的值班民警许天宇回复道。此时正值交接班时段,许天宇停下手头的交接工作,立即启动“应急办理通道”。最终,在他的全程引导下,耿女士的亲属当晚即携带相关证件为耿女士代办好了无犯罪记录证明。这份跨越千里的暖心服务让耿女士感动不已,她专门拨打“12345”热线为民警点赞。
这张特殊的工单,既是褒奖也是对敖汉公安持续优化服务质效的充分肯定。
化解纠纷促和谐
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固日班毛都嘎查地处沙地、树木稀少,这片沙地经过多年治理形成的农耕地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承载着人们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近期一起土地承包纠纷打破了嘎查原本的宁静。4月初,民警呼斯仍接到了村民报警,赶到现场时,只见二十余名村民站在地头,拎着农具、梗着脖子吵吵嚷嚷,眼瞅着就要动手。呼斯仍赶紧扯着嗓门儿喊:“大家都把手里的家伙放下!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亲,啥时候开始对着干了,这还像是一个村里的人吗?”说着,呼斯仍从兜里掏出香烟,给两边递过去说:“抽根儿烟、顺顺气,咱今儿把这事儿好好掰扯掰扯。”原来,这起纠纷源于一笔糊涂账。多年前,嘎查村民把集体土地口头承包给邵某种植牧草,当时谈到土地承包年限问题时,按村民们的说法是先种5年试试看,邵某当时说最少得15年才能回本,结果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承包了这片土地。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这几年邵某粮草轮作收益大涨,村民们艳羡不已,觉得该把地收回来另做打算,邵某坚持称承包期没到,土地还是自己的,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不断升级。
当地派出所联合司法所启动“两所三融”机制,查阅了30余份历史档案,走访了18户村民,组织召开了7次调解会,最终商定承包期延长至10年,收益按比例分成,双方还签订了补充协议。签协议当天,邵某将首批分红交到村民代表手中,这片沙地恢复了平静。
敖汉旗公安局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张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