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讯在戒备森严的高墙内,有这样一位身着藏蓝警服的监狱民警--曹巍。他曾是守卫“西部第一哨”的铁血战士,如今是重塑迷途灵魂的“摆渡人”;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军魂,他用10年时光在监管一线与公益战场书写着“退役不褪色”的双重坚守。
2014年脱下军装时,“军人的魂在骨子里”这一叮嘱,成为曹巍的人生信条。巴彦淖尔监狱建设攻坚期,他在狱政管理科承担装备保障工作,5天内完成120名民警、7大类1000余件装备的分类建档,2天精准配装到位;调任监区后,他带领同事们严抓管理、细耕改造,通过“查漏洞、访需求”织密监管防线。
退伍后,曹巍不忘军人情怀,投身各类公益事业,参加志愿服务,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柏龙互助小组”,累计为80余名退役军人解决就业难题,定期走访慰问伤残军人,传递战友温情。2025年,当他第一次接触到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时,被残疾儿童天真的笑容所触动,自费购买了生活用品给孩子们送去。
“守国门、守心门、守民心,都是本分。”面对追问,这位西北汉子的回答朴实有力。从高墙内的日夜坚守,到公益路上的持续奔走,他既是重塑罪犯新生的“摆渡人”,也是照亮他人前路的“点灯者”。
曹巍的故事,是退役军人“转业不转志”的缩影,更是新时代监狱民警将忠诚写在行动里、把担当落在岗位上的生动注脚。
(自治区监狱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