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民警及时拦住我,这35万元钱就全打水漂了!”7月15日,在乌海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刑侦大队办公室内,张某紧紧握着民警的手,表达着感激之情。
张某是乌海市乌达区某企业前台工作人员,就在前一天,她还对民警的劝阻满心抵触,而此刻的张某已彻底认清了“高回报理财”背后的骗局。
大额取现预警牵出异常交易
当日清晨,乌达分局刑事侦查大队的反诈专班民警开展巡查工作时,一笔35万元的预约取款信息引起了民警的警觉。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骗子常诱导受害人提取大额现金转账,这笔款项分2天取款且交易数额巨大,符合典型的诈骗资金流向特征。”该大队民警丰浩洋说。随后,该大队立即启动核查程序,首先拨通了张某的电话:“您好,我们是乌达刑侦大队,想核实一下您今天取现10万元钱的用途。”电话那头,张某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坚称自己取的钱是用来买车的,没等民警多问,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她的回答太生硬了,而且刻意回避细节,很可能在隐瞒什么。”多年的办案经验,让民警觉得事有蹊跷,便立即联系张某的丈夫。出乎意料的是,其丈夫同样表现出抵触情绪,还含糊其辞地表示,知道妻子取钱买车的事。然而民警敏锐地察觉到,张某的丈夫语气中透着慌乱,似乎对这笔大额取款并不知情。
为了尽快核实情况,民警尝试联系张某的儿子。电话中,其儿子坦言并不清楚母亲取款的事情。随后,民警在掌握了张某的准确位置后,立刻驱车赶往现场,一场与诈骗分子的“时间赛跑”正式展开。
见面核查受阻骗子远程“支招”
当民警赶到张某工作单位附近时,正看到张某站在路边低头看手机,且神情焦虑。“我们表明身份后,她一开始很抗拒,反复说自己取钱是为了买车,还抱怨我们耽误她办正事。”丰浩洋说。
就在民警耐心劝导时,张某的手机突然震动,她下意识地走到一旁接起电话。民警注意到,她说话时频频点头,挂断电话后,态度更加坚决:“我真的是买车,你们别管了!”凭借办案经验,民警判断她很可能在与诈骗分子通话,对方正在远程“指导”她应对民警的核查。
原来,张某在民警见面核查前就已经向骗子“通风报信”,称有警察找她核实情况。骗子当即教她说“取钱买车”,并催促她尽快把10万元现金转过去,还让她立刻删除聊天记录。
经过近1个小时的“拉锯战”,民警决定改变策略。“我们没有直接否定她的‘投资’,而是给她讲了几个类似的理财诈骗案例,跟她算一算家庭开支账,聊她工作的辛苦。”该大队辅警郝跃龙说。
民警从生活细节入手,用身边人、身边事触动张某,当民警讲到“骗子往往利用群众渴望高回报的心理设套骗取钱财,一旦转账,骗子就会失联”时,张某开始动摇了。
幡然醒悟止损全链条防护保资金
“我……好像真的被骗了。”在民警依次展示反诈案例视频以及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张某终于崩溃落泪,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半个月前,张某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认识了一名自称退伍军人的网友。对方每天跟她分享“航天科技理财内幕”,还发来多张“投资盈利截图”,声称“投入越多,回报越高,稳赚不赔”。起初张某有些犹豫,但在对方的怂恿下,她先尝试投入了4万元,没想到3天后真的收到了“盈利”。这次“成功”让她彻底放下戒心,决定加大投入。“今天取的10万元本打算转给对方接着投入,他们说再投25万元,下个月就能翻倍。我想着多赚点钱给家里减轻负担,就预约了明天取款25万元。”张某哽咽着说,自己明明在单位听过反诈讲座,也知道“高回报就是陷阱”,但看到前期盈利就昏了头。
得知真相后,张某在民警的陪同下,第一时间将取出的10万元现金存回银行。为防止她再次转账,民警当场对其名下所有银行卡进行保护性止付,并联系其家人到场。
“我们把银行卡交给她丈夫保管,反复叮嘱家人近期多关注她的情绪,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警方。”该大队辅警许鹏程说。
反诈防线需筑牢细节之处别松懈
“这起案件警示我们,反诈宣传不能流于形式,必须精准触动每一个人。”该大队教导员任浩瑄表示,张某虽然接受过反诈教育,但更换手机后未重新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目前,乌海警方已联合辖区金融机构、企业单位开展“反诈回头看”活动,重点针对老年人、企业员工等群体,手把手指导安装反诈软件,讲解最新诈骗套路。
乌海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凡是称“高回报理财”“有内部投资渠道”的,都是诈骗。遇到陌生人指导转账、要求大额取现的情况,务必第一时间联系公安机关核实,切勿轻信对方说辞,删除聊天记录。同时,要确保手机中始终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让科技手段成为守护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目前,张某的情绪已逐渐平复,其家人表示一定会严格看管资金,并配合社区做好后续的反诈知识学习。这场历时8小时的紧急拦截,不仅为群众挽回了35万元损失,更敲响了“反诈之弦不能松”的警钟。 (包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