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情感共鸣诠释时代担当传递信仰力量
第06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9期:第06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25

激发情感共鸣诠释时代担当传递信仰力量

北疆老兵宣讲团打造“行走的红色思政课”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北疆大地正涌动着一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强劲力量内蒙古自治区北疆老兵宣讲团。自2022年8月正式成立以来,宣讲团秉持“老兵讲老兵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的理念,通过“进企业强信念、进机关铸忠诚、进部队砺斗志、进高校育新人、进社区聚民心”的“五进”模式,将红色故事转化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他们以老兵身份激发情感共鸣,用老兵视角诠释时代担当,借老兵语言传递信仰力量,构建起覆盖政治引领、红色传承、国防教育、乡村振兴等七个方面的宣讲体系。北疆老兵宣讲团,这支流动的红色宣讲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铮铮誓言,在服务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的征程中,持续书写着退役军人的时代华章。

黄国才:烈火锤炼英雄汉

黄国才,1980年6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军休干部。先后荣立一等功、三等功;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一等功臣”、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十大英模”、内蒙古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内蒙古好人”、呼和浩特市“最美退役军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08年参加全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现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内蒙古老兵宣讲团副团长。

2008年4月20日,在执行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大火扑救任务中,黄国才所在的队伍持续战斗50多个小时后接到紧急转场命令。因火场环境恶劣,直升机发动机失灵,从30多米高空砸向地面发生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指战员们抛起又摔下。黄国才不顾自己的伤势艰难清点人员,在确认13名战友一个都没少后晕了过去。事故造成黄国才皮肤80%烧伤,喉咙严重灼伤,经过9天200多个小时的抢救才转危为安。此后4年,他先后接受28次手术,种植毛发11800根,皮肤被一层层扒下再贴上,他一次次咬紧牙关,用顽强的意志书写了生命的奇迹与军人的担当。

徐乃超:扎根边境守平安

徐乃超,199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退役士兵,现为内蒙古边检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徐乃超与妻子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戍边夫妻警务室”,承担着3145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和103.217公里边境线的边境管理和治安管理任务。他先后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退役军人”,被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现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内蒙古老兵宣讲团副团长。

徐乃超2008年参军,2014年随队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2019年转隶后,主动扎根中蒙边境。2022年,得知新建抵边警务室,他毅然报名,同为人民警察的妻子李文娜也决定同行。在戈壁荒漠,他们克服沙尘暴、缺水等困难,把警务室变成了温暖的家。凭借妻子的医学专长,他们建起便民卫生室、便民站点,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开展联合边境踏查600余次、爱民走访800余次。徐乃超与战友们默默驻守边境,把根扎在基层、边疆和群众身边,用一腔热血诠释对国家的忠诚。

邸笛:甘于奉献写忠诚

邸笛,198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1年入伍,2012年转业至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税务局工作。在部队服役期间,她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多次参与重大抢险救灾任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并多次被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优秀机关干部”称号。转业后,她扎根税务系统,在“金三”系统上线、疫情防控、见义勇为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现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自治区老兵宣讲团成员。

2008年汶川地震,邸笛和战友奔赴北川救援。邸笛的新婚爱人担任突击二队队长,在搜救时遇强烈余震,与21名战友长眠北川……听闻噩耗,她强忍悲痛擦干眼泪,继续投入抢险救灾中。2011年,昆明安宁发生森林火灾,邸笛带领先遣组勘测火情时被围困,生死关头,她让新兵先撤,自己殿后,最终带领先遣组成员成功脱险。转业后,她进入税务系统工作,始终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24年年初,她被查出胆囊癌,领导同事劝她安心治病,但她在病情稍稳定后便回到岗位。党的培养、部队的历练,使邸笛将忠党爱国奉献精神融入血液灵魂,时刻坚守使命,接续奋进。

巴雅尔:关注民生担使命

巴雅尔,蒙古族,1978年生,1997年参军,多次受到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01年复员后到呼和浩特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先后荣获“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文工作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榜样人物”“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青城楷模”、自治区“最美脱贫攻坚人”“最美退役军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14年,巴雅尔任土左旗兵州亥村驻村第一书记,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并发展大棚种植。2018年,他主动申请到善岱镇北淖村。来到该村的第一天,他就下定决心要扎根这片土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为了帮助当地解决人畜饮水难题,他积极联系社会帮扶力量;针对土壤盐碱化等问题,他引入了社会资本发展养殖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利用养殖业优势成立合作社,发展起村集体产业。如今,作为土左旗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主任。巴雅尔带领团队切实解决百姓诉求。2024年,处理诉求17000多单,完成1万多件民生实事,为提升城乡治理水平贡献出一份力量。

马斌:钻研业务作贡献

马斌,1987年5月生,中共党员,2010年12月入伍,2012年12月退役,现为内蒙古电力薛家湾供电分公司团委主管。他退役后保持军人本色,扎根输电检修一线,与同事创下所辖1800公里高压输电线路26年无人为责任事故佳绩;立足岗位搞科技创新,研究成果获十余项自治区级以上荣誉;带领退役军人创建自治区首家无人机救援队,参与各类任务2000多小时。现任自治区“卫士”退役军人无人机应急志愿服务队队长,并入选国家及自治区多部门宣讲团成员。

2016年,马斌被分配到内蒙古电力薛家湾供电分公司负责带电检修工作。他克服最初的生疏恐惧,从不熟悉带电作业的“门外汉”成长为业务能手,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延续了线路25年无事故佳绩。为解决检修难题,他自学研发的成果获多项大奖。退役后,马斌发挥特长,投身无人机搜救志愿服务,创建“卫士”服务队,为群众挽回巨额经济损失。2023年,马斌受老部队邀请为特战侦察员进行培训;2024年,他的搜救课题入围空军创意大赛复赛,目前正向着列装空军的目标进发,致力为祖国强军计划贡献力量。

董裴:情系乡村助振兴

董裴,1986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委办副主任。先后被授予乌兰察布市委办公厅“2015年度优秀信息员”“乌兰察布市“优秀共产党员”、乌兰察布市“向上向善好青年”、乌兰察布市纪委监委“基层清风干部标兵”,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2018年,董裴主动到麻尼卜村任第一书记。初到村里,呈现在他眼前的贫困景象令人揪心,为此,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助力该村脱贫攻坚当中。他用心担当,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聚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庭院经济和养殖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整治村民生活环境,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让村庄变得整洁美丽,让村民生活实现物质精神双提升。在他的带领下,2020年,麻尼卜村村民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该村随之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董裴秉持军人本色,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冯丽娜:红色宣讲传薪火

冯丽娜,199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退役士官,现就职于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同时担任烈士陵园志愿讲解员。2020年被评为兴安盟优秀团干部,2023年在兴安盟及自治区英烈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24年成为自治区“轻骑兵”理论宣讲团和乌兰浩特市老兵宣讲团成员。

在部队服役期间,冯丽娜历任通讯员、文艺兵、卫生兵,参与大型军事演习讲解30余次,组织文艺演出10余场,2015年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从部队转业后,她先后在乌兰浩特市民政局、乌兰浩特市纪委等6个部门任职,担任团干部、纪检专干及乌兰浩特烈士陵园志愿讲解员、乌兰浩特市老兵宣讲团成员等12项职务。她积极参与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验收等重大专项工作,累计参与自治区级现场会、乡村振兴推进会等各类活动500余场;完成红色故事、民族团结等主题宣讲1000余次,受众逾万人次。凭借多岗位历练的经历,冯丽娜积累了丰富的宣讲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宣讲风格,其综合能力受到各级领导及群众的广泛认可,为传承红色基因、强国复兴贡献了力量。

王庆东:担当作为“兵书记”

王庆东,197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退役士官,现任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王家地村书记兼主任。2014年起,王庆东先后被评为赤峰市劳动模范、优秀创业人才、优秀嘎查村书记、最美退役军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2024年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退伍后,王庆东主动放弃国家安置工作的机会,回到王家地村,从村支部书记干起。扎根农村15年,他与村委班子成员携手,带领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由贫到富,实现全村水泥路通组入户,使全村耕地全部成为节水灌溉的高标准农田。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全村人均收入从4000元提高到21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达到132万元,村民每年得到分红达90万元以上。他带领村委班子抓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组建应急排、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示范岗,传承红色基因,让村庄更美更富。如今的王家地村,产业兴旺、村民富裕,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级文明村镇”“市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松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吴文斌:投身企业建新功

吴文斌,中共党员,1963年6月生。在20多年军旅生涯中,他4次荣立三等功,12次受到表彰奖励。他历任多个军职,现为自主择业干部。吴文斌现任内蒙古庆华集团党委副书记,同时担任多个协会的负责人及促进会会长,先后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全国和自治区劳动模范、“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现为全国和自治区老兵宣讲团成员。

刚退役时,吴文斌进入庆华集团工作。面对陌生环境,他自费学习企业管理,将军事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让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他带领团队制定绿化规划,克服缺水难题,让矿区变绿洲,两个工业园、一个煤矿获评绿色工厂和矿山。他带领集团为守土戍边退役军人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与贫困牧民结对帮扶,成立职工爱心互助基金会,送温暖、献爱心,被职工称为“知心人”。为了更好地搭建退役军人就业桥梁,他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就业创业促进会,在集团内部为退役军人预留岗位、创造晋升机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孙娟:为“天下无毒”而战

孙娟,198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先后被评为“优秀退役士兵”,被国家禁毒委员会授予“全国案件信息管理先进个人”及“动态管控信息管理先进个人”五次,受到个人嘉奖1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连续3年荣获“自治区禁毒委专项行动先进个人”,2016年、2017年分别荣获自治区禁毒办工作成绩突出、禁种铲毒先进个人褒奖。2023年获得乌兰察布市“最美退役军人”“感动北疆·最美警察”荣誉称号,2024年获乌兰察布市公安局“成绩突出女民警”荣誉称号。

孙娟十余载的缉毒生涯,是一条甘苦与凶险交织的路程。2018年初,她与战友摸排研判,破获自治区首例冰毒加工厂案,缴获冰毒19.6公斤,办案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2023年4月,在侦办新型毒品案时,她在摔伤后仍坚持抓捕,破获全国首起贩卖依托尼秦案,自己却落下了伤病。多年来,她化身禁毒“播音员”,走遍田间地头宣传禁毒知识,真情帮扶吸毒人员及家属。这就是孙娟,一名立志为“天下无毒”而战的巾帼战士。  (武琛洋)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