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主动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大格局,指导基层法院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参与各辖区综治中心的实体化运行,以司法之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推动司法职能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强力推进入驻,凝聚多方合力。近日,兴安盟中院召开全盟法院立案及诉讼服务工作会议,制定工作细则及实施方案,选派11名优秀法官、26名司法辅助人员和部分退休法官入驻综治中心,在6月底前实现全盟各基层法院诉讼服务团队入驻辖区综治中心全覆盖。各基层法院结合区域实际,聚焦群众需求,立足“诉讼服务、前端化解、司法确认、信访接待”四大核心职能,在中心设置材料收转、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立案登记、司法救助等窗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人民法庭设立乡镇综治中心专门联络人,采取设立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等方式加强工作对接,用好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机制,促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充分发挥好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功能,将化解矛盾、定分止争职能向纠纷源头和前端延伸,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目前,全盟各基层法院累计接待群众5354人次,提供诉讼服务、法律咨询2008人次,受理信访事项13件。
坚持调解优先,促进源头化解。兴安盟中院指导各基层法院做实先行调解工作,坚持严格依法立案与深化多元解纷一体落实,立案后优先委托入驻综治中心的调解组织和“总对总”合作单位调解,对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依法审查出具司法确认文书,目前,共委托综治中心先行调解1517件,调解成功率达70.45%。近日,乌兰浩特市人民法院与综治中心联动协作,成功化解一起土地边界纠纷,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承诺在土地重新划分或重新测量前不再发生冲突。
两级法院健全纠纷分流对接机制,驻综治中心诉服团队和法院立案窗口加强分流受理工作对接,告知综治中心职能范围,引导群众优先通过综治中心解决纠纷。推荐专业调解组织进驻综治中心,推动物业、道路交通、金融借贷等重点领域批量化、类型化的矛盾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实现前端化解。同时,大力推进矛盾源头预防化解工作,向当事人推广小额诉讼程序,快速解决小额纠纷,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加大法律知识普及力度,减少群众因法律知识缺乏、存在盲区引发的纠纷。
巧用案例库资源,提升多元解纷质效。前不久,科右前旗人民法院依托多元解纷案例库,携手综治中心成功调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办案过程中,法官从多元解纷案例库中选取十余起同类保险理赔案例,重点比对责任划分、赔偿标准及保险赔付范围,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通过参照案例中交强险分项赔付限额、商业险免责条款适用等处理规则,最终使原告与被告保险公司达成调解协议。
兴安盟两级法院持续深化与综治中心的协作,加强对人民法院案例库、多元解纷案例库、法答网的宣传推广,将权威司法资源送到调解一线,引导更多调解员和群众共享优质司法资源,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注入司法新动能。目前,两级法院运用案例库检索调解纠纷83件,“找案例用案例,就上案例库”已成综治中心解纷常态。同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针对于常见多发的纠纷案件,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对调解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各驻点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带动类案以非诉的方式化解纠纷,减少诉讼增量,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兴安盟中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