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绿色基因绘就和谐画卷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4

激活绿色基因绘就和谐画卷

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打造生态警务护航绿色发展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开展巡查

救助候鸟

开展宣传

在锡林郭勒盟境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类型生态环境均有分布,且野生动植物、矿产资源富集,是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将生态保护与警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生态警务,积极护航绿色发展,用心血和汗水守护祖国北疆生态安全。

构建生态警务机制  护航绿色发展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区位特色,逐步形成了以警务区为阵地、部门联勤为依托、网格运行为支撑、群防群治为辅助,以“防为主、打为要、治为基”为关键手段的生态警务模式。

不久前,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公安局接到报警称,有人在该旗乌里雅斯太镇非法收购并贩卖野生药材。东乌珠穆沁旗公安局民警通过线索排查、布控蹲守,一举打掉一处非法收购野生药材窝点,现场抓获1名收购药材人员和2名盗挖野生药材人员,收缴野生药材200余斤。

针对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行为,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态势,先后制定了《“生态警务”工作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等3项工作制度,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同时建立了联勤机制,通过实施“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生态警务机制,构建起了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生态保护网络。

推行“生态警长”制度  压实责任链条今年4月的一天中午,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牧民老刘拨通了生态警长斯琴巴雅尔的电话:“斯琴,我家草场围栏被剪开了一大段,好多牛羊跑到旁边的禁牧区去了。”斯琴巴雅尔放下刚端起的饭碗,立刻驱车赶往事发现场。沿着破损围栏,他仔细勘查,发现地面留有几组脚印。通过调取现场周边牧民家安装的监控视频,结合足迹追踪,斯琴巴雅尔最终在5公里外的一处废弃放牧点找到了正在拆卸网围栏的两名男子。经查,两人是附近工地的工人,想偷拆围栏铁网拿去卖钱。斯琴巴雅尔当场对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联系相关部门修复了破损围栏。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全面推行了“生态警长”制度,构建起四级生态警长责任体系,从盟、旗公安局主要领导到社区民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生态警务工作触角延伸至嘎查乡镇、牧场边境。

目前,锡林郭勒盟共设立“生态警长”100名,已形成了“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工作格局。同时,该盟通过深化“林草长+警长”“河湖长+警长”的防护管护机制,积极探索“警务网格+林区网格”融合警务模式,依托“森林警长”“河湖警长”等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筑牢了生态保护屏障。

打造“生态义警”品牌  实现群防群治

2024年11月29日,锡林郭勒盟成立了首支由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摄影爱好者、公益环保组织成员共同组成的生态义警队,进一步创新完善了生态警务模式。截至目前,义警队累计巡查里程6000余公里,发现野生马鹿、狍子、鹅喉羚、蒙古野驴、秃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0余头(只),劝导、制止违法行为34人次,向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17条,已成为一支打击犯罪、巡查防控的重要力量。

同时,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深入探索“民警+义警+社会基层组织”的群防群治模式,利用生态义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他们深入林场、矿区,走进农区、牧户,大力宣传防火知识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打通了法治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生态警务联勤  形成打击合力

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坚持打造盟-旗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纵向到底、警种部门横向到边、“打、防、治、服”业务链条环环相扣、一体化推进的立体警务网络。同时充分发挥上下联动、“行刑衔接”的制度优势,不断强化与市场监管、林业草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的联勤联动,目前在全盟已设立7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

“快看,那边有辆皮卡车在装东西!”今年5月,爱好摄影的生态义警宝音在辉腾锡勒草原拍摄时发现异常情况,立刻拨打电话联系附近联勤工作站的民警。民警赶到现场当场抓获3名违法嫌疑人,查获其非法捕猎的沙鸡。多年来,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以“昆仑”专项行动为总牵引,不断发挥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作用,严查深挖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线索,坚决铲除各类违法犯罪滋生土壤,为生态环境安全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全盟公安机关共破获食药环领域犯罪案件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8名,打掉团伙1个,捣毁窝点1个,涉案金额达174万余元。

强化科技支撑  提升保护效能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注重科技创新在生态保护中的运用,以公安大数据为支撑框架,充分运用自治区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大数据建设成果,串联各警种平台综合应用,并与锡林郭勒盟大数据局合作建设了“生态智能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从传统人力巡查向智能化、精准化防控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防控能力。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全盟重点环境保护区域和各乡镇苏木镇区、重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飞图建模工作,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近三年来,全盟公安机关环食药侦部门通过数据研判,共发现违法犯罪线索10余条,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6名,有效提升了打击精准度。

打造“温馨驿站”守护迁徙候鸟

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正蓝旗公安局创新推出“生态哨兵”机制。“我们每年3月中旬就进入‘候鸟保护模式’,全旗重点区域实现每日巡查,生态义警带着志愿者每天早晚开展巡护工作。现在,就连摄影爱好者都成了我们的‘眼睛’,上个月他们用长焦镜头发现有人用无人机贴近鸟群拍摄,我们立即赶到现场制止了这种行为。”正蓝旗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大队长张灵志介绍。

多年来,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以“生态警务”机制为抓手,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凝聚生态保护合力。在候鸟迁徙期落实“生态哨兵”机制,重点对辖区水域、湿地等候鸟栖息地和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域进行巡护,形成常态化守护。民警深入辖区,对滩涂、湿地、湖泊等大批候鸟迁徙必经之地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候鸟迁徙动态,确定重点区域,严厉打击投毒、网捕、枪击、下套、猎捕等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已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雀鹰、红隼、百灵鸟等野生鸟类40余只。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供稿)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