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以法治文化绘就“云上普法”新图景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20

包头市:以法治文化绘就“云上普法”新图景

本报记者王祯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包头市司法局以法治文化为引领,紧扣时代脉搏,深度融合新媒体技术与群众需求,统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打造“全域覆盖、分层联动、特色鲜明”的新媒体普法矩阵。从市司法局《包你懂法》系列栏目的权威解读,到昆都仑区“徐娜说法”的民生叙事;从达茂旗“海蛋纸学法”的草原烟火气,到九原区AI赋能普法新模式,30多个品牌栏目织就“云上法治网”,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传得开”的法治文化产品,让普法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从“纸面条文”走进“百姓心间”。

《包你懂法》栏目举办“民法典宣传月”直播活动

三级联动 打造“云端法治生态圈”

“八五”普法实施以来,包头市司法局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统筹全市司法行政资源,精心打造了“全域覆盖、分层联动、特色鲜明”的新媒体普法矩阵。普法矩阵以30个全媒体平台为骨架,串联起市、区、旗县三级力量,7大特色品牌栏目如明珠镶嵌其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云端法治生态圈”。

包头市司法局在“包头普法”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包你懂法》栏目,整合“一然说法”“律师在线”等6个子栏目,打造了“一站式”法律服务宣传平台。其中,“一然说法”系列栏目每周两次准时上线,由内蒙古孚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董一然主讲。董一然将社会热点浓缩为1.5分钟短视频,“楼上邻居家水漏到我家,应当由谁承担责任?”“健身房突然倒闭,健身卡剩下的钱该怎样要回?”--这些百姓日常的“挠头事”,在董一然通俗生动的解析下,晦涩的法条瞬间化作维权利器。栏目评论区成为群众法治实践的“互助站”,“上周刚遇到健身房跑路,看了视频才知道能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已联系市场监管部门解决。”“把民法典讲得像追剧一样让人上头。”

2025年6月26日,在固阳县司法局一场关于《劳动合同法》修订要点的讲座,线下座无虚席,线上直播间积极互动提问:“试用期延长是否合法?”“工伤认定新规如何适用?”律师现场解答、后台即时梳理、后续专题跟进,形成普法服务闭环。

近年来,包头市司法局打破时空限制,推出“法润鹿城·普法惠民大讲堂”,采用“现场+直播+录播”三维传播模式,将法治课堂搬进社区、企业。截至目前,该讲堂已累计开展活动35场,惠及群众超50余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法治教育“零距离”。

培树品牌 构建三维普法新格局

在包头市九原区,“法治‘九’安”主品牌如一面旗帜,引领着普法新浪潮。其孵化的3大子品牌各具特色,形成“1+3+N”立体化普法链条。

“横竖唠唠法”让法治情景剧破圈传播。在普法情景剧《共建诚信社会共享法治成果》中,演员通过一场因失信引发的连锁纠纷--商家拖欠货款、员工拿不到工资、房贷无力偿还,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的核心价值演绎得淋漓尽致。该栏目坚持“剧说民生·演绎法治温度”的创作理念,2024年已发布15期短视频,覆盖宪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多部法律。每期聚焦一个民生痛点:职场性骚扰如何取证?物业拒修电梯如何维权?民间借贷利息红线在哪?视频结尾的“法治金句”则画龙点睛,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牢记法律要点。目前,栏目短视频播放量已突破千万次,评论区成为了“线上法治课堂”,网友们留言:“这样的普法,我们爱看。”

“您好,我是AI普法员‘九九’,今天想和您聊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网络保护的新规……”在“法治九原”视频号上,数字人“九九”以灵动的表情和亲切的语音,与观众展开沉浸式对话。这是九原区司法局推出的“智能语音交互+法律知识图谱”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

当用户语音提问:“老板拖欠工资怎么办?”“九九”即时调取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条款,分步骤解析维权路径。系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智能推送,如为老年人定制“保健品诈骗防范指南”,给企业主推送“营商环境法规政策包”等内容。节目上线仅2期,用户互动率就飙升40%,咨询率提升25%,成为基层普法的“24小时智慧助手”。

九原区司法局针对青少年特点,运用“情绪管理卡牌游戏”和自创“法治心理手账”的方式精心打造“心法工作室”,通过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与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应对欺凌)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2024年共举办讲座15场,覆盖1.2万学生,让法律成为学生心中的“保护盾牌”。

九原区司法局通过“横竖唠唠法”“‘九九’懂法”“心法工作室”三大品牌,构建起三维普法新格局,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

文化浸润 涵养浓浓法治烟火气

包头的普法创新,深植于技术赋能与文化浸润的双重沃土。

近年来,包头市在全市构建了“万屏联动+云端课堂”智慧普法体系,5.2亿次法治标语点亮公交站牌、商场大屏等;司法行政大数据平台动态分析群众搜索热词(如“工伤赔偿”“离婚冷静期”),精准推送相关普法产品;创新推出“网络直播带法”新模式,组织政法各部门开展“以案释法”专题直播,观看量突破199万人次。线上法律知识竞赛吸引42万人次参与;在包头广播电台开设《每日普法》专栏,5年来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万余件,服务听众520万人次;积极参与自治区“八五普法大家谈”系列节目,吸引1051万人次在线观看。

据包头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郄凤平介绍,包头市司法局统筹全市资源,深挖地域特色,搭建起30多个特色普法品牌,让法治宣传“带露珠”“冒热气”。达茂旗“海蛋纸学法”以创新案例的方式,将法律知识融入奶茶香、街巷语,荣获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创新案例;昆都仑区“徐娜说法”通过“音频+视频+手语”形式,让法律条文化身民生“小故事”,让听障群体同步获取法律知识;东河区“法墩墩随法行”萌趣IP走进幼儿园,用卡通绘本教孩子防范欺凌;青山区“青鹿学法”、土右旗“小崔说法”、九原区“横竖唠唠法”、固阳县“小固普法课堂”、石拐区“四季普法行”等新媒体普法品牌,通过情景剧、短视频等形式开展沉浸式普法,累计访问量上亿次。同时,包头市司法局针对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发送普法短信600余万条,重点群体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普法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八五”普法收官在即,包头市司法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法治宣传实现广泛覆盖,群众法治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从“云上法治网”到“AI数字人”,从情景剧破圈到心理融合普法,包头市正以法治文化为帆、新媒体技术为桨,在全民守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