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凝聚力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在国企改革进程中,积极探索提升国企思想政治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国企员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国企改革总体情况
近年来,东胜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国企改革,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属国有企业监管的十条措施》《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直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及董事评价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管理,优化了企业运营,促进了东胜区国资国企改革提质增效。
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面,按照《东胜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将改革举措进行细化分解,截至2025年6月底已完成大部分任务。通过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亏损企业治理,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如绿动发展集团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城投集团研发动产监管平台等),有效提升了区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截至上半年,区属国有企业招商引资累计完成签约项目2.67亿元。
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东胜区拥有重点国有企业10家,国企员工达2600人,在开展常态化思想政治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构建“专题研学+沉浸教学+警示教育”三维学习体系,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综合素养。同时,创新打造了“卓越国投”党建服务品牌,不断锤炼全体员工的政治品格,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问题和不足,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较为传统,仍以单向灌输为主,缺乏与员工的互动交流,导致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未能有效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未能充分释放。
三、提升国企思想政治凝聚力的路径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完善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确保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深入领会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企业决策、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
站稳群众立场,凝聚发展向心力。充分发挥工会、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用心倾听职工心声,精准对接一线需求,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如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解决职工生活困难等,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推动形成协同互促效应。在企业面临生产任务紧张、市场竞争压力大等情况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引导职工积极投身生产经营,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贡献力量。
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工作模式,采用个别谈话、小组讨论、主题演讲等多种互动形式,搭建员工参与平台,激发表达意愿,促进思想交流。通过组织开展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小组讨论,让员工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增强员工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和认同。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内部APP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及时推送党的创新理论、企业最新动态和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采用图文、短视频等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员工思想,实现立体化教育效果。
加强人文关怀,提升员工的职业认同感。为新入职员工举办欢迎会,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怀;定期为员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保持积极良好心态;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让困难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社会帮扶、筹资募捐等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机制,加强企业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标准,进行指标量化,设定奖惩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与个人晋升、绩效工资等紧密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综上所述,提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凝聚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从思想、情感、文化、机制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发展目标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攻坚克难上来,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企力量。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易达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