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琪通讯员田春蓉)日前,记者从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悉(以下简称为“中心”),中心自2022年10月运行以来,截至今年8月,专利预审案件接收量突破1万件。
“破万件”背后,是从“量增”到“质跃”的跨越。据了解,中心正式开通专利预审服务以来,积极服务内蒙古生物和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科技创新,专利预审受理量逐年增长,服务规模不断跃升,“质量优先”理念也在不断强化。作为公益服务机构,中心以“一企一策一组合”模式破解企业创新痛点。聚焦自治区20家重点优势企业服务需求,从专利撰写、专利布局及分析预警、技术查新等多个层面解决企业“有创新、撰写差、授权难”问题;指导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大学等多家研发能力强、专利质量高、工作基础好的备案主体138批次567件专利组合,实现同时间、成规模、族群式批量预审,助推提质量、快布局、促转化。
据悉,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的重要实践,中心已累计为1610家备案创新主体的10129件申请提供高效服务,通过公益化预审支持、精准化质量管控及创新型服务模式,大幅缩短了专利授权周期,为内蒙古生物、新材料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