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意见》提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田智宇表示,我国计划稳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体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我国走绿色转型之路是长远之策,《意见》体现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决心,建设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碳市场将持续推进。
“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可以更好地发挥碳市场的减碳效果。”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表示,将更多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一方面能够引导全社会低成本减排,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公共和私人金融资源流向节能减碳领域,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在丰富交易产品方面,《意见》提出,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规范开展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活动,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
围绕扩展交易主体,《意见》提出,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进一步激活碳市场金融属性、发挥市场机制助力社会整体减排成本降低,是碳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