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生态警务守望万鸟齐飞以“警之藏蓝”描绘平安底色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28

深耕生态警务守望万鸟齐飞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防为主,治为基。

八月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高云淡、绿意盎然,碧水连天处百鸟齐飞,为这片土地凭添盎然生机。如诗的景致与丰富的生态环境,离不开兴安盟科右中旗公安局科尔沁保护区派出所民辅警的默默守护。

生态警务护航绿色发展

近年来,科尔沁保护区派出所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区域生态特色,以“防为主、打为要、治为基”为主要手段,构建起以警务区为阵地、部门联勤为依托、网格运行为支撑、群防群治为辅助的生态警务模式。同时,为深入打击生态领域违法犯罪,该所详细制定生态警务联勤工作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联勤机制,通过“打防管控一体化”运行,形成了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保护网络。

2024年夏天,该所接到群众举报称,辖区某嘎查村村民李某、李某某、包某的林地被无证采伐。接警后,民警迅速展开侦查,并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金某。经查,金某在未取得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对李某等3人的林地进行滥伐。后经鉴定,滥伐林木总株数达398株,总蓄积为68.1366立方米。该案进入诉讼程序后,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1万元。

生态警长压实责任链条

科尔沁保护区派出所全面推行生态警长、警员、义警制度,实现核心区至缓冲区全覆盖管理。目前,该所在保护区设置生态警长1名、生态警员17名,依托管护站设立2个生态警务室,将105名护林员纳入网格成立“生态义警”,形成“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工作格局,让生态保护更有序高效。

今年5月,生态义警唐治国在开展视频巡逻时,发现杨某某、聂某在额木特河非法电鱼,该所立即派民警赶赴现场控制涉案人员并固定了证据。经讯问,杨某某、聂某二人对自己的违法捕捞行为供认不讳。

自2023年成为生态警务试点以来,该所累计破获案件49起,抓获违法嫌疑人52人。如今的保护区,1000余亩被毁林地复绿,野生鸟类过境种类增加11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频现且数量递增,森林草原连续5年无火灾发生,湿地湖泊增至50余处,水域面积从554.8公顷扩大至3808.9公顷,草原沙化得到有效遏制,植被覆盖率稳步提升,白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栖息地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不断增强。

“温馨驿站”守护迁徙候鸟

科尔沁保护区是全球候鸟迁徙通道和“天然乐园”。在科尔沁保护区派出所全体民辅警的守护下,曾于2000年后绝迹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2022年重现保护区并恢复繁殖,保护区针对性搭建17处人工招引巢,并定期投食,为东方白鹳营造了安心栖息的家园。

今年6月,该所接到群众报警:好腰苏木南侧有东方白鹳鸟巢掉落,4只幼鸟十分危险。民警迅速协调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小心翼翼地将幼鸟转移至野生动物收容救治中心。8月中旬,幼鸟经精心照料已羽翼丰满,其中2只率先展翅飞向天际。

据统计,近3年来,该所救助野生鸟类39种共68只,让保护区成为了候鸟安心栖息的“温馨驿站”。

公益课堂拓宽宣传路径

近年来,科尔沁保护区派出所以生态法治公益课堂为抓手,不断拓宽生态保护宣传路径。

“今天这堂课很有趣,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还学到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常识。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从小爱护鸟类,争做绿色使者。”这一真实反馈正是公益课堂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该所在重点区域、关键路段安装了30块生态法治警示宣传牌,精心打造生态法治文化长廊,增设“生态警务·法治护航”警示专栏,让法治宣传融入保护区每一个场景。

依托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中心这一全国首批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馆,该所通过常态化开展“生态法治进校园”等特色公益课堂活动,创新采用案例讲解、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2万余名群众、近2000人次研学团队参与生态法治学习。一系列创新宣传举措让生态文明法治理念真正走进群众心里,为保护区生态安全筑牢法治防线。

如今的科尔沁保护区,在生态警务的守护下愈发葱郁,候鸟种类数量递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兴安盟公安局供稿)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