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介与施介派出所的故事三代警察传承的“无价之宝”
第1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72期:第1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04

传承红色基因 熔铸忠诚警魂

施介与施介派出所的故事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施介派出所警史馆

施介,这位从云南宣威走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践行对党的无限忠诚,他的名字跨越时空赋予一个公安派出所无上荣光--施介派出所,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

1945年秋,施介带着党赋予的使命,踏上了科尔沁草原,面对复杂的局势,他勇敢地挑起了促进民族团结的重担。施介奔走在广袤的草原上,通过促膝谈心,倾听牧民们的心声,很快组建起一支由各族群众组成的骑兵团,守护着共同的家园。

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施介积劳成疾。1947年9月18日,施介因病情恶化不幸逝世,年仅38岁。

如今,在通辽市科尔沁区,以施介名字命名的派出所将英雄的红色基因深度融入血脉。在施介派出所的警史馆里,革命烈士施介的雕像成为民辅警的精神坐标。近年来,施介派出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做强基层基础工作,先后荣获“全国爱民模范集体”“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等诸多荣誉,成为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万千群众的坚实堡垒。

从革命烽火到新时代新征程,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公安民警忠诚履职,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原施介派出所副所长、革命烈士包占全的英雄事迹是对施介精神的新标注。包占全刚正不阿、勇于斗争,为了他挚爱的公安事业抛洒一腔热血,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被选派到施介派出所的民辅警,首先必须政治过硬。”如今已75岁的老民警葛洪奎回忆起往昔岁月,仍然激情满怀,“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在施介事迹的感召下,施介派出所的民辅警将忠诚镌刻于心,把红色基因深植于魂。

新时代新征程,施介派出所用实干筑牢平安基石,大力推进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警务模式,着力打造综合指挥室“一体指挥”引领案件办理队和社区警务队工作体系。同时,充分发动群防群治“新力量”,发展壮大社区“义警”队伍,实现联防联控效能最大化。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施介派出所推出“365天不打烊”服务模式,141项户政、交管、治安业务实现“一窗通办”,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年均上门服务超400人次。

面对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施介派出所建立“四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庭)协作联动机制,并配套实施防范工程。派出所在社区设立“邻里调解站”,随时化解家常小事;联合司法所、律所共建“驻所调解室”,专门调处复杂矛盾纠纷;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则启动“警调对接”机制,进行多方会诊。

“去年,商户张某与李某因租金问题产生纠纷。”施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博回忆道:“我们联合社区民警、法律顾问多次上门耐心倾听诉求,依法依理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施介派出所总结提炼的“倾听诉求、共情疏导、依法调解、跟踪回访”四步调解法,让矛盾化解工作既有法度也有温度。

据施介派出所所长孙海彬介绍,今年以来,该所接报警情数较去年同期下降12.9%,社会治安防控成效持续显现;先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4余件,获群众赠送锦旗20面。近年来,施介派出所先后获评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并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公安派出所”。

从传承烈士精神,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施介派出所始终以行动诠释忠诚。“荣誉是肯定更是前行的动力,我们将以烈士精神为指引,继续守护万家灯火,让红色基因在基层警务实践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孙海彬坚定地说道。 (张学俭)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