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破解执行难题倾听牧民心声  传递法治温度加强“府检联动”凝聚法治合力“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温情化解劳务纠纷开展专题业务培训  提升诉讼服务水平
第1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75期:第1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10

“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温情化解劳务纠纷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那吉讯8月28日,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法院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圆满化解了一起涉及10名农民工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原告佟某、卢某等10名农民工于2024年4月至7月期间,为被告赵某承包的某单位装修拆除工程提供劳务。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被告赵某以工程款未结算到位、资金周转困难等为由,拖欠原告佟某等人劳务费共计11000元,佟某等人多次催要无果后,来到阿荣旗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阿荣旗法院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接到案件后,敏锐地意识到该案涉及民生保障与群体性权益,遂立即启动涉农民工纠纷“绿色通道”。为尽可能减轻当事人诉累、缩短维权周期,在征得各原告同意后,将该案委托给经验丰富的特邀调解员(首席法律专家)进行先行调解。调解员在查阅卷宗、了解欠薪缘由及具体金额后,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认真倾听劳动者诉求,通过深入交流,了解到10名原告与被告赵某并未签订正规的劳动(劳务)合同,担心只有赵某出具的欠据,怕被告债务多,无法偿还,导致自己的权益落空。经过调解员与法律援助律师的释法明理,10名原告缓解了焦灼不安的情绪,积极配合调解。沟通后得知,赵某并非恶意欠薪,是工程发包方没有结算工程款,且赵某的腿部因工作时操作不当被砸伤,暂时没能力给付原告等人的劳务费。调解员从“情、理、法”三个角度出发,厘清法律关系,重点讲解了拖欠农民工薪酬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向原告佟某等人告知被告赵某目前受伤且资金周转困难,故暂时无法支付劳务费。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赵某当庭给付部分劳务费,剩余劳务费分3期向10名原告给付。随后,该院立案庭法官立即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为农民工薪酬支付上了“双保险”。

(杨沂睿)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