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边行动”激活边境治理新动能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8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18

以“五边行动”激活边境治理新动能

吉尔嘎郎图边境派出所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本报通讯员●于国峰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吉尔嘎郎图边境派出所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移民管理工作主线,着力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凝聚强边固防合力,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联合自治区有关部委关于落实“两红两带”党建品牌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吉尔嘎“五边”红色文化长廊建设,绘就了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陲睦、边防固、边境安的美丽画卷。

开展巡边工作

帮助群众接羊羔

普法宣传

边民之富

富在产业筑基、民生普惠

吉尔嘎郎图苏木广袤的草原不仅孕育了丰美的生态资源,也蕴藏着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潜力。为激活边民致富动能,吉尔嘎郎图边境派出所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第一线,努力打造“警民一体”共建共富模式。

首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吉尔嘎郎图边境派出所民警巴达日呼深入基层,倾听牧民心声,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思路,带领牧民挖掘本地资源,依托草原生态优势,推动“马奶+康养”融合发展模式,在嘎查建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体验于一体的马奶疗养基地。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优化产品包装、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当地“马奶”逐渐走出草原、走向市场。

与此同时,该所还积极服务保障矿区企业平稳运行,深化“警企联动”机制,主动上门走访协调,听取企业在用工管理、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诉求,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辖区矿产企业施工生产过程中,围绕企业作业环境、安全责任落实、员工法治培训等重点事项开展实地检查和专项宣传,指导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制度建设。通过加强巡逻防范、隐患排查和边境执法政策解读,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安全风险、优化生产秩序,赢得了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的一致好评。以实打实的行动,成为矿企身边的“服务管家”和“安全屏障”,为企业发展营造了稳定、有序的法治环境。

边关之美

美在文脉绵长、绿意盎然

草原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走进边境草原,999号界碑巍然耸立,国旗在湛蓝天空下迎风飘扬,铸就了忠诚与荣光的精神坐标。“我的蒙古语是和辖区的大爷大妈学的,说的不好,但心意是真的。”下乡走访的路上,该所民警秦景宽这样说道。

吉尔嘎郎图边境派出所联合苏木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文化引领、精神滋养,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每年组织各类系列文化活动,将党的民族政策送进蒙古包、送到牧民身边,推动民族团结之花在草原深处竞相绽放。

绿色发展同样是“美丽边关”的核心要义。近年来,苏木与派出所统筹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政策宣讲、集中座谈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牧民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法规、野生动植物生态价值的认识和了解。牧民们自发参与草木种植、草原保护行动,生态意识显著提升。一位牧民感慨地说:“我们自己动手种的树,就是对这片草原最好的承诺。”蓝天白云下的绿色草原,成为边境最靓丽的风景线。

边陲之睦

睦在文化共融、治理协同

边境不仅是国土的边界,更是文化交融、治理创新的前沿。吉尔嘎郎图苏木以“北疆向党”工作室和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民警、嘎查书记、党员中心户、致富带头人共同组成“草原讲师团”,深入牧区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农业技术培训、法律知识普及,有效提升了牧民的政策认知和维权意识,形成人人懂政策、家家讲法规的良好氛围。此外,派出所民警兼任嘎查第一书记,既是“治安管家”,又是“生产能手”“政策讲解员”,在牧民中有口皆碑。“民警现在不只管治安,还帮着接羊羔、找市场,成了我们的亲人。”一位牧民动情地说。

文化的共融也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中。乌兰牧骑定期开展演出活动,民族团结模范事迹进嘎查、红色故事进牧区等活动不断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群众文化生活由“看热闹”到“唱主角”,基层治理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民族团结的“金桥梁”越筑越牢。

边防之固

固在勠力同心、堡垒坚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固的边防体系是和美生活的重要保障。吉尔嘎郎图边境派出所联合苏木党委政府、解放军边防连队等多部门,创新构建“党政军警民”五级联动固边机制,通过“网格化”精准管理、全域化协同联防,织密守边护边安全网。在全苏木范围划分“红色微网格”,实现了“边界清、人员明、责任到户”。

依托“46654”边境管控体系,吉尔嘎郎图边境派出所护边员、警务助理等群防群治力量队伍不断壮大,牧民群众从“受保护者”转变为“参与者”,边民守边、全民护边的局面日渐形成。

被誉为“鸽子姐”的边境派出所护边员更是这片土地上“人民护边”的代表人物。她风雨无阻巡边10余年,以坚定执着的信念守护着边境线。她常说:“我守的不只是边,更是大家的安心。”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牧民,成为草原上的精神灯塔。

党建引领之下,“护边驿站”不仅是执勤点,更是群众服务站,承担着联络群众、宣传政策、调解纠纷、救助服务等多重功能。“我们蒙古包不仅通网、通电,还通警务。”一位党员中心户自豪地说。在这样的基层治理体系中,每一户人家、每一个牧民都成为守护边疆安全的“哨兵”。

边境之安

安在法治润疆、科技赋能

新时代的边境安宁,不仅靠巡逻的马蹄声,更靠法治与科技的双轮驱动。吉尔嘎郎图边境派出所率先试点建设“无人值守智能飞控机场”,提升了空地一体化监控能力,一张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已然织就,实现了“网格有事秒响应、辖区有警快处置”。

“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联防机制日益常态化。苏木党委政府建立“议边管边”联席制度,民警常态化走村入户,精准掌握社情民意;社区民警兼任嘎查职务,真正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他们不仅调解矛盾、化解纠纷,还与嘎查干部结对帮扶原建档立卡户,目前已实现“五户全部脱贫摘帽”的目标。

在社会治理方面,边境派出所创新推行“七分调纠法”即问题早发现、矛盾早分析、措施早制定、预案早储备、介入早开展、反馈早整理、经验早总结,实现了纠纷化解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截至目前,该所已累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0余起,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边疆治理从“被动管理”走向“主动共治”,边境安全底线更加坚实。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吉尔嘎郎图边境派出所以“边民富”绘就了小康画卷,以“边关美”涵养了生态文脉,以“边陲睦”浇灌了团结之花,以“边防固”铸就了钢铁长城,以“边境安”夯实了发展根基。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