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之下,牛羊成群,悠然漫步;青青草原之上,绿意接天,宁静辽阔。在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与蒙古国东戈壁省交界处,满都拉口岸巍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达茂旗人民法院满都拉人民法庭犹如一座移动的“法治灯塔”,默默保障着口岸贸易的顺畅与秩序,温暖着牧民与商户的日常生活。

巡回法庭
倾听诉求
口岸法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感谢法官耐心协调,帮我们达成了协议,这下总算能松口气了!”近日,原告蔡某某激动地说道。不久前,满都拉法庭通过“背对背协调”“面对面调解”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两起标的额达350余万元的涉企纠纷。这两起案件均因同一被告企业拖欠工程款而起,欠款长达4年之久,严重影响了原告企业的资金周转与正常经营。经多次催要无果后,原告企业诉至法院。
接到该案后,满都拉法庭庭长伊如乐图带领法官助理多次与原、被告沟通,并实地走访企业。在取得双方信任后,法官从情理法多维度出发,深入剖析合同约定与权利义务,最终促成了调解。“这两起案件的调解,我们通过梳理合同约定、明晰权利义务,让企业对契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以司法力量为守约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保障,有效帮助企业疏通了经营中的‘堵点’。”伊如乐图说道。
满都拉口岸是呼包鄂城市群唯一的陆路口岸,每年有数万吨货物在此通关,往来商户、边民众多,涉口岸贸易、跨境商事、草原权属等纠纷也随之增多。为此,满都拉法庭锚定“服务口岸发展、守护边疆稳定”的方向,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运用“加减乘除法”为边疆群众提供高品质诉讼服务:整合多方资源在聚合解纷力量上做“加法”,下沉司法服务在聚焦群众诉累上做‘减法’,健全源头防控在扩大辐射影响上做“乘法”,依托信息化在高效便民上做“除法”。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达茂旗法院还在满都拉口岸设立了“法官工作站”。该工作站立足实际,加强与口岸企业的双向沟通,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围绕企业经营、投资、贸易中的涉法疑点难点,提供“订单式”司法服务;定期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依法维权意识。“法官工作站”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巡回法庭:草原深处传递法治温度
满都拉法庭管辖着满都拉镇、巴音花镇、查干哈达苏木、达尔汗苏木。4个苏木(镇)的18个嘎查距离法庭都比较远,有的牧民来法庭得走三四个小时。为此,法官们把法庭开在了蒙古包里、牧场上:春天草场上牲畜啃了邻居牧草,法官带着卷尺去划边界;冬天牧民因草场流转费起争执,法官裹着棉大衣在牧民家开调解会……他们耐心地倾听双方诉求,努力解开双方心结,让牧民群众的矛盾纠纷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化解。
今年7月,满都拉法庭在达尔汗苏木某牧民家门口快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使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达成了和解。
该案中,原告阿某与被告庆某系多年邻居。近年来,双方因草牧场界限及网围栏归属问题产生严重分歧,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为维护自身权益,阿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考虑到双方当事人距离法庭路途较远,法官便在被告庆某家门口设立临时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典型案例,围绕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土地承包经营等内容为牧民答疑解惑,引导大家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为了让牧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法官们还把法律手册印成小巧轻便的“口袋书”,无论在放牧途中还是在休息时,牧民都可以拿出“口袋书”,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同时,法庭干警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调解方式,根据不同案件的特点和当事人的需求,采取最合适的调解方法。“我常学习老一辈的工作经验,对不同案件采用不同方式调解,用心用情与当事人沟通。”满都拉法庭法官助理乌云嘎的话里满是真诚。她深知,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有着当事人的喜怒哀乐,只有用心去倾听、用情去沟通,才能真正解决当事人的难题。
达茂旗法院立案庭庭长那顺乌力吉曾在满都拉法庭工作过4年,他深有感触地说道:“这里地广人稀,当事人常因交通不便或喂养牛羊无法按时到庭,巡回审判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诉累。”通过巡回审判,法官们能够更加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基层解纷: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基层是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满都拉法庭以“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目标,通过机制创新、多方联动、主动服务,让一件件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妥善处置。
同时,针对口岸实际,该法庭创新“口岸速裁”机制,对涉贸易合同等纠纷“当日受理、3日内调解”。今年上半年,该法庭受理67件、审结41件,调解22件、撤诉11件,调撤率80.5%,高效回应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为将矛盾化解在前端,满都拉法庭主动融入辖区综治中心,积极与派出所、司法所联动。今年4月,某风电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污染了达尔汗苏木牧民孟某的草场,双方就赔偿问题僵持不下。经苏木综治中心调解无果后,满都拉法庭法官通过开展实地查勘、情理法结合疏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通过多部门联动,该法庭在诉前化解了5起纠纷。
与其等纠纷上门,不如主动靠前服务。“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工作人员下基层,到辖区企业开展集中普法,把法律知识送到经营一线;遇到有调解需求的企业或群众,当场对接、就地处理,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达茂旗法院副院长武凤革说道。
如今,在满都拉口岸繁忙的景象中,人们经常会看到满都拉法庭干警在戈壁草原间往返。这日复一日的守护,让这个“包头市唯一的口岸法庭”不只是个名号,更成为了边贸的“定心丸”、牧民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