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聚治理”:绘就基层善治“新枫景”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90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0-15

“会聚治理”:绘就基层善治“新枫景”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基层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纪实

本报记者李亮通讯员王亚楠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和平社区,72岁网格员刘根喜的名字,是居民心中“放心”“顺心”“舒心”的代名词。今年4月,小区住户张先生与邻居因房屋漏水争执不下,刘根喜闻讯后,第一时间介入,经多轮耐心调解,最终解开了双方的“心结”。这抹忙碌的身影,是达拉特旗5388名网格员的日常缩影,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成为“会聚治理”实践中最鲜活的注脚。

面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时代考题,达拉特旗立足城乡融合、农牧交错的地域实际,以“使命在肩”的担当主动领题,以“多元融合”的思路精准破题,创新探索“会聚治理”模式,打出识别民需精准化、联勤联动多元化、高效解纷实效化“三化组合拳”,用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三色之笔”,描绘出基层善治的“新枫景”。

一门会聚打造集成解忧“总枢纽”

“本以为得打一场官司,没想到综治中心帮我讨回了养老钱。”拿到补偿金的高长斌激动地说。此前,他被当地某煤矿辞退后,养老保险待遇问题迟迟没有解决,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达拉特旗综治中心,没想到仅用7个工作日就达成了调解协议。

这样的高效工作,源于达拉特旗对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与功能整合。按照“一站式解纷、全链条服务”的思路,达拉特旗高标准建成了旗、镇两级综治中心,将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优势资源“攥指成拳”,在接待大厅醒目位置亮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承诺,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能解百家忧”。

“我们整合资源后设立了综合调解室、法律咨询室等8类功能室,划分‘无差别受理窗口’‘多元调解区’‘诉讼服务区’三大功能板块,形成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速裁快审于一体的治理平台。”达拉特旗综治中心主任黄磊介绍,中心通过制度创新,夯实运行基础,制定了《综治中心工作职责》《规范化运行工作流程》等10项制度,依托“五单两函”机制,构建起“集中受理-分流转办-归口处理-限时办结-跟踪回访”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每件诉求都有回应、有落实。

在体系建设上,达拉特旗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横向上,由综治中心对全旗矛盾纠纷实行“兜底受理、全量纳入”;纵向上,在建强旗级综治中心的基础上,规范化建设13个苏木镇(街道)综治中心,同步推进嘎查村(社区)综治站和综治服务点建设,积极落实“一窗受理、全域联动、接诉即办”机制。2025年以来,旗、镇两级综治中心累计受理各类诉求4200余件,办结率达96.3%,真正将“一扇门”的便利转化为“解民忧”的实效。

专家会聚锻造集策纾困“金钥匙”

“基层矛盾类型多、专业性强,必须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基于这一认知,达拉特旗聚焦复杂疑难问题化解,创新“专家联动、精准破题”机制,广泛汇聚各领域专业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智治”动能。

针对物业纠纷、婚姻家事、道路交通等高频矛盾,当地引进14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从司法、住建、交通等部门选聘5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22名业务能手组建“调共体专家库”。同时,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嘎查村(社区)“两委”成员、热心居民等力量,成立187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覆盖全领域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共同体。2025年以来,专业调解团队累计受理矛盾纠纷3906件,化解3635件,化解率达93.08%。

依托法律专家人才,夯实法治保障“硬支撑”。达拉特旗组建起由15名法学专家、资深律师组成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在旗综治中心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围绕重大决策咨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疑难积案化解等提供专业意见。同时,整合37名法律工作者建立人才库,实现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在综治中心全覆盖。今年以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已参与化解征地补偿、企业劳资等重大疑难案件65件。

组建领域攻坚团队,破解历史遗留“硬骨头”。针对耕地、林地、草地权属交叉重叠这一治理难题,达拉特旗创新“专家联动+现场会诊”工作法,从林草、农牧、自然资源等部门及苏木镇抽调28名业务骨干组成专项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查、召集权利人协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确权工作。在展旦召苏木和吉格斯太镇试点工作期间,工作组累计化解国有与集体林权交叉问题60个、涉及面积33406.45亩,解决林耕交叉问题205个、涉及面积500.96亩,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权属争议化解机制。

微治会聚搭建基层善治“幸福桥”

“小区充电桩安装方案,得听听业主们的意见”“村口的灌溉水渠该修了,咱们商量个办法”……在达拉特旗的社区广场、农家炕头,一场场协商议事活动常态化开展,群众的“金点子”成为基层治理的“好法子”,这背后,是当地以“微治理”激活群众主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夯实“铁三角”架构,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达拉特旗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限清晰”原则,科学划分基础网格1825个、专属网格138个,细化微网格5388个,同步成立网格党小组836个。通过“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机制,将在职党员充实到网格中,选聘6404名楼栋长、单元长、联户长,构建“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铁三角”治理模式,把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搭建多元议事平台,激活群众参与“一池水”。达拉特旗创新议事机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铁三角”成员、村(居)民代表等参与重大事项讨论,因地制宜打造“一组三会”“社管会”“墙根议站”“邻里协商”等特色议事品牌,将议事厅搬到田间地头、居民楼下。2025年以来,全旗累计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1200余场,解决小区停车难、环境卫生整治、农田灌溉等民生问题860余件,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创新普法宣传模式,筑牢法治意识“根基”。达拉特旗整合多部门政法力量,组建33支“法治服务小分队”,依托“老周调解室”“武飞日志”等特色品牌,开展信访代办、法律宣传、矛盾调解等流动服务。针对征地补偿、禁牧禁渔等矛盾,筛选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讲清“大道理”;推出《张三的春天》《渔路狂飙》等8部乡土味十足的普法短视频,以“乡音”解读法律条文,让晦涩法条变成生动故事。截至目前,短视频播放量超16万次,被内蒙古电视台农牧频道、奔腾融媒等多家媒体转载,真正让法治理念走进了群众心里。

数智会聚激活治理增效“新引擎”

“扫描二维码,就能在线提交调解申请,还能视频参与调解,太方便了。”这是群众足不出户,通过“一码达”微信小程序解忧后的真实感受,也是达拉特旗运用信息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缩影。

为打破数据壁垒,达拉特旗搭建基层治理“根数据库”,整合78万余条基础数据,录入设备门禁、车辆等3.9万条动态信息,实现“一表通”采集、多部门共享。推广使用暖城“e”治平台,构建“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入户走访、矛盾排查、信息报送等工作,平台自动对数据分类汇总、智能分流,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发现”转变。

针对异地调解难题,达拉特旗推出“一码解纷”模式,在旗、镇(街道)综治中心统一设置专属二维码并公开发布,群众扫码即可在线提交诉求、上传证据,异地当事人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参与视频调解,调解过程全程记录、同步存档,确保程序规范、结果公正。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从“经验治理”到“数智赋能”,达拉特旗的“会聚治理”实践也结出了累累硕果:白塔街道“近邻工作法”获评2024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工业街道兴盛园社区“微光成炬”网格化模式入选2025年全国优秀治理案例,侯家营子村“党建引领统种共富”模式跻身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如今,在达拉特旗,从田间地头的权属界桩到村社的“墙根议站”,从专家工作组的现场勘验到网格员的日常走访,“会聚治理”如同一条纽带,串联起基层治理的万千细节。这幅以人民为中心绘就的“治理有效”画卷,正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徐徐铺展,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写下生动的达拉特注脚。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