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工程开展以来,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紧紧围绕法治建设和诚信建设深度融合的目标,积极构建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位一体”的诚信建设新格局,以扎实举措涵养城市文明,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建设更高水平的“诚信青山”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政务提信,多维赋能优化营商环境。该局坚持将政务诚信作为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套餐拓展范围,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信息“十公示”,推动政务行为全程透明、可追溯。同时,该局聚焦全域监督,开展市场监督、应急管理、烟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等领域专项行政执法监督,监督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评查执法案卷,并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实现闭环纠错整改。
商务立信,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该局不断完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将失信主体纳入经营异常名录或“黑名单”,实施限制高消费、市场准入等惩戒措施,并依法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责任。同时,积极推行守信激励机制和信用修复“一网通办”,通过评选诚信街区、诚信商户、诚信个人,设立“诚信企业优先综合受理窗口”,提供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打造“印象青山”区域诚信品牌,帮助市场主体修复经营异常名录,完成严重违法失信修复等举措,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社会传信,营造人人守信的文明风尚。为推动诚信理念深入人心,该局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诚信大讲堂”,开展“诚信宣传七进”活动,通过设置的诚信宣传栏、展板、诚信文化墙等,开展诚信建设宣传;在线上通过“青山人青山事”“巍巍青山”等平台曝光典型案例,组建“线上普法讲师团”,解读民法典诚信条款,推送诚信短视频,在居民网格群广泛传播诚信理念,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浓厚氛围。
司法树信,强化法治保障与监督实效。该局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机构的执业监管,实现了120名律师、26名公证员档案电子化管理全覆盖。通过开展“法律服务民营企业”系列活动,打造“助企帮帮队”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破解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同时,该局开展了律师事务所“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促进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诚信执业。
下一步,青山区司法局将继续深化诚信建设与法治建设融合互促,持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宣传引导、严格监督执行,努力打造法治可信、社会有信、群众满意的诚信示范区,为包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诚信动能”。
(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