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力量”让“信息天路”跨越山河
第B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00期:第B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0-31

“移动力量”让“信息天路”跨越山河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掠影

本报记者柴满良;通讯员高昕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以“网络强国”战略为锚点,将5G基站、物联网、智慧平台等现代技术化作“数字画笔”,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勾勒出崭新图景。从赤峰雪原到鄂尔多斯高山,从乌兰察布田垄到锡林郭勒牧场,移动人用脚步丈量大地,以技术破除壁垒,让“信息天路”跨越山河,为北疆大地注入澎湃动能。

与家人视频通话

赤峰:雪域高原架“灯塔”

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等偏远地区,平均海拔超1500米的大兴安岭南麓余脉上,28座银灰色基站刺破云层,如同钢铁铸就的“信息灯塔”,照亮了3.2万农牧民生活的新希望。

极端环境下的“开路之战”。“三无”区域无道路、无电源、无通信,是内蒙古移动赤峰分公司28个电信普遍服务站点的共同标签。

冬季气温低至-30℃,积雪封山,施工窗口期不足半年。2024年初冬,暴雪突袭克什克腾旗,通往乌兰布统基站的124公里传输线路被冰雪吞没,7条冰封的河床与13处刀削般的崖壁横亘眼前。面对机械化设备在齐腰深的积雪前彻底“罢工”,施工队队长高喊:“人背肩扛也要把基站立起来。”凌晨5时,融雪剂的刺鼻气味弥漫山间,铁锹与冰面的撞击声划破夜空。施工队员们用麻绳捆住腰身,十几人连成“人链”,踩着半米深的积雪,走三步滑两步,硬是将200公斤的机柜,一寸寸拖向海拔1800米的山顶。50天后,28座基站全部开通,新增4G/ 5G覆盖超2000平方公里,惠及3.2万农牧民,17个自然村告别“通信盲区”。

从“通信盲区”到“经济热土”。基站的落成,让草原深处的牧民生活焕然一新。牧民们通过直播平台,将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雪色绒毛、草原红牛的健美身姿实时展示给全国的买家;孩子们借助“空中课堂”,与城市学生同步聆听名师授课;苏木卫生室依托远程会诊系统,让北京三甲医院的专家“走进”牧区帐篷。

鄂尔多斯:“信号升格”惠民生

在鄂尔多斯,一场名为“信号升格”的专项行动,正将5G网络送上鄂托克旗的乌仁都西山峰,让“最后一公里”变通途。

“不可能的任务”无人机吊运12吨物资。乌仁都西山海拔2149米,65度的陡坡让传统运输寸步难行,被称为通信“禁区”。“传统运输?连山羊都爬不上去!”面对无人机吊运基站物资的提议,老牧民哈斯起初直摇头。但当重达12吨的钢架、光缆在北斗导航指引下,如雁阵般掠过险峰时,他激动得跪地合十:“长生天派来了铁鹰!”基站开通当日,山下68户牧民的欢呼声响彻山谷他们再也不用为了一格信号爬坡奔走。

从“满格信号”到“智慧牧业”。在内蒙

古移动鄂尔多斯分公司组织的“信号升格”专项行动中,该公司在3个月时间内建成基站179座,覆盖全旗6个苏木镇,让鄂尔多斯牧区迎来了产业升级的“核爆点”。

在准格尔旗大路镇,智慧大棚通过5G网络实现作物生长全维度监控:叶面积指数、成熟度、病虫害风险等数据实时呈现,农户根据市场波动调整种植品类,亩均收益提升40%。乌审旗的“雪亮工程”依托基站布设600个高清摄像头,盗窃案件同比下降90%。直播电商更让阿尔巴斯山羊走出草原,牧民乌云其木格第一次直播卖牛肉时紧张得说不出话,如今她已能熟练展示草原红牛的饲养过程。“一场直播卖了300斤牛肉,比过去一个月还多!”乌云其木格笑着展示手机订单:“连北京的餐厅都找我们签长期合同了。”

乌兰察布:5G赋能“智慧田”

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朝阳镇的农田里,5G技术正悄然改变着千年农耕传统;而集宁区的田间地头,一辆蓝色“移动大篷车”将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

农田里的“数字革命”。内蒙古移动乌兰察布分公司为化德县朝阳镇搭建农产品数字化服务平台,利用“5G+”物联网技术为农田装上“智慧大脑”。土壤湿度传感器如星点散布,实时传输数据,当平台监测到湿度值跌破20%,红线自动预警并触发滴灌系统。目前,该平台已覆盖1.68万亩农田,帮助农户降低养殖成本10%,增产15%。“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养殖户老王指着手机上的监控画面,满脸自豪。

在127户农户的联合牧场里,智能耳标实时上传牛羊体温、运动量数据。兽医宝音通过平台预警,提前3天发现幼畜肺炎疫情,挽回经济损失超20万元。“以前巡一圈牧场要半天,现在低头看手机就行了”宝音欣慰地说道。

车轮上的“温情服务”。在集宁区85个自然村,6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73%,智能手机使用难题困扰着留守群体。该公司将电瓶车改装成“移动大篷车”,配备业务终端、维修工具,每周两次开进村落。工作人员用方言教老人视频通话、电子支付,为独居老人代缴手机话费,帮助养殖户安装智能监控。“移动大篷车”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田埂上的守护者”。

讲解资费政策

调试设备

锡林郭勒:“智慧牧场”助振兴

锡林郭勒盟既是牧民的家乡,也是国家新能源基地。草原上,白色风机与通信基站并肩而立,演绎着绿色能源与数字技术的二重奏。

微基站点亮“新能源矩阵”。锡林郭勒新能源企业曾因地处偏远陷入“设备巡检靠人力、数据传输靠人传”的困境。技术团队穿越4万多公里荒漠草原,运用“5G+”北斗定位技术,创新“微基站+卫星中继”混合组网模式,在苏尼特右旗、乌拉盖等地区布设应急基站,为风机、光伏板提供实时数据传输支持。“现在设备状态一目了然,工作效率提升了三成。”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赞叹不已。

内蒙古移动锡林郭勒分公司工程师王磊在-25℃的戈壁滩上调试设备时,冻僵的手指险些按错按键。“但看到风机运转数据成功传回指挥中心,一切都值了。”他呵着热气说:“这些微基站就像草原上的萤火虫,虽小却照亮了整个新能源矩阵。”

智慧牧区:从“逐水草”到“掌乾坤”。在牧区腹地,该公司网优工程师侯丙棋带领团队开展地毯式网络测试,足迹遍布13万平方公里牧区。他带领团队增设217个基站,优化893处天线参数,让4G信号深入最偏远的蒙古包。“通信网络不是奢侈品,是牧区现代化的‘氧气’。”他的话,道出了草原蜕变的真谛。牧民布和的手机里,草场湿度、载畜量、市场价格等信息实时跳动。他轻点屏幕,及时将羊群转移到丰美牧场,“以前找草场全靠经验,现在靠卫星‘指路’,羊也变得膘肥体壮。”布和笑着展示手机APP,“连每只羊的体重变化都能实时看到,这可比老辈人的眼力准多了。”更令他惊喜的是,智能项圈能提前48小时预警母羊分娩,幼崽存活率从70%跃升至95%。

从赤峰的暴雪鏖战到鄂尔多斯的无人机飞跃,从乌兰察布的田间课堂到锡林郭勒的智慧牧场,内蒙古移动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通信技术深植乡村振兴沃土。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