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检察分院立足全盟地域广阔、小院居多的实际,部署开展“一院一品、一部一优”品牌创建工作,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今年以来,锡林郭勒盟检察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尹桂君先后深入13个基层检察院走访调研,每到一院都详细了解该院的品牌建设情况,结合各地发展实际“量体裁衣”,推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检察品牌。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已建成13个特色检察品牌和9个检察文化品牌,这些品牌不仅提升了检察工作质效,实现了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的基层治理目标,为边疆地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锡林郭勒样本”,也成为了北疆法治文化建设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乌兰牧骑与公益诉讼宣传队

校园普法
服务开放大局打造口岸法治高地
作为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城市,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地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承担着联通内外、辐射周边的重要使命。面对日益频繁的跨境人员往来与经贸活动,社会治理面临复杂局面。在此背景下,二连浩特市人民检察院紧扣国家战略定位,深植口岸沃土,精心打造“检守口岸”品牌,围绕安全守护、经济赋能、生态护航、服务提质等维度精准发力,《“检守口岸”展现边疆检察担当》获评全区检察机关“一院一品”典型事例。以法治微光汇聚成守土固边的磅礴力量,为北疆稳定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检守口岸”品牌始终坚持把涉外治理作为核心任务,构建起适配口岸特点的司法办案体系。针对走私、洗钱、偷越国(边)境等跨境违法犯罪高发的态势,推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建立快速办理通道,依法高效打击各类危害边境秩序的犯罪行为。自2023年以来,共办理涉外刑事案件81件105人,深挖关联案件27件,有效遏制了跨境违法活动的蔓延势头。特别是在多起重大走私案件中,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方向,确保案件证据链条完整、法律适用准确,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开放包容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理念。二连浩特市检察院主动服务沿边开发开放大局,围绕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深入研究中蒙两国法律政策差异,撰写口岸经贸法律适用研究报告,为企业跨境经营提供精准法治指引;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开展涉企案件监督工作,持续净化了口岸法治环境。此外,该院还设立外国人接待“绿色通道”,优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功能,为外籍人员提供多语种法律咨询和服务,切实提升了国际司法形象。
筑牢绿色屏障 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肩负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重大职责。全盟检察机关因地制宜,将公益诉讼作为生态保护的有力武器,打出“组合拳”,织密“防护网”。
“99号公路”作为西乌珠穆沁旗精心打造的旅游品牌,以其160公里的彩虹公路串联起草原风光,成为锡林郭勒盟文旅发展的新亮点。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检察院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以公益诉讼为引擎,创新打造了“99号公路·益路同行”检察品牌,通过法治手段守护生态、赋能文旅,为草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屏障。在品牌框架下,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紧盯旅游专线沿线环境问题,推动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年初,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检察院针对99号公路沿线弃置死因不明牲畜的生态隐患,及时立案并向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清理恢复,确保旅游专线生态安全,并联合西乌珠穆沁旗文化执法局和苏木镇执法大队开展专项检查,排查沿线牧民旅游点、民宿的行业许可、草原占用及安全隐患等问题。排查中,发现大货车频繁通行影响游客安全,立即牵头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多部门联治联调,优化交通管理。
依托“河湖长+检察长”机制,利用无人机巡查水域,高效治理“四乱”问题,确保河湖生态与旅游景观和谐共生;构建长效协作格局,与相关部门签订《“检察+文旅”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拓展跨区域合作,与相邻旗县共建线索移送机制,形成生态保护合力……通过这一系列法治化、专业化的举措,化解了文旅发展痛点,提升了草原旅游品质,为北疆文化建设注入了检察智慧,也充分彰显了检察力量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正镶白旗作为农牧业产业相结合的旗县,农村地区长期存在因随意丢弃废弃农用地膜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正镶白旗人民检察院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下功夫,通过分析政协提案获取监督线索,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组织生态环境、农牧业等部门召开磋商会,通过共同制定回收补贴政策、设立集中回收点、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等全链条举措,最终实现了130余吨废旧地膜规范处理。在后续环节,该院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废旧物品收购站专项整治,消除火灾与环境污染隐患,推动建立规范化运营机制,为地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检察力量。
苏尼特右旗人民检察院创新构建“检察+乌兰牧骑”模式,精心培育了“红绿蓝·骑迹”检察品牌,并在品牌框架下,组建了乌兰牧骑公益诉讼宣传队,与乌兰牧骑队员共同下乡履职。充分发挥线索发现、公益修复监督作用,快速高效地解决群众关心的公益损害问题。目前,该院通过宣传队收集到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线索10余条,均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以检察力量守护了草原生态文脉。
镶黄旗人民检察院依托全盟首家公益诉讼工作室,打造“镶检·杜松”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特色检察品牌,并聘任94名“公益守护人”,实现全旗嘎查(社区)全覆盖,夯实了专群融合的群众根基;组建了无人机执勤小分队,在办理的古树保护、毁林毁草等相关案件中,实现了现场参与调查取证,进一步提升了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筹建了集警示教育、法治宣讲、成果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鸿格尔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基地,让法治的甘霖能够滋润草原,也确保了制度红利能够普惠民生。
赓续历史文脉 守护历史文明瑰宝
草原地域辽阔、点多线长,传统文物保护力量难以全覆盖。正蓝旗人民检察院立足元上都遗址所在地的独特区位,构建起以“检察监督+行政履职+社会参与”为核心的立体化保护网络;创建了“马背公益守护人”检察品牌,并创新组建了“马背公益守护人”队伍,吸纳熟悉地形的牧民向导与专业文保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这支队伍不仅承担日常巡查任务,还通过“流动普法”将文物保护法送到牧户家中。为进一步提升队伍的业务水平,该院联合文旅部门多次开展法律实务与技能培训,让这支“骑士团”既懂马背巡查的“土办法”,又掌握法律监督的“硬本领”,成为了草原上移动的文物保护“哨所”与法治宣传“课堂”。
文物保护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正蓝旗检人民察院主动打破部门壁垒,牵头与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正蓝旗文体旅游广电局签署合作协议,构建起“检察+行政”的联动机制,通过线索双向移交、联合巡查、专业支撑“三位一体”协作模式,实现了行政履职与检察监督同频共振,形成了“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文物保护新格局。
检察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实干。在“督促履行金界壕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职责”一案中,正蓝旗检察院以检察监督推动整改,成功拆除违规网围栏,让历史遗迹恢复原貌。
从马背上的巡查到检察监督的亮剑,从单点守护到协同共治,锡林郭勒盟检察机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检察蓝”成为北疆草原上守护文明瑰宝的最美底色,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检察机关服务文化自信、护航历史传承的生动答卷。

联合座谈

签订协议

开展巡查

宣讲政策
普法宣传

实地巡查

调查取证

遗址调研
传递司法温度托举百姓幸福生活
当未成年人陷于无人抚养的困境,当患有精神疾病的妇女遭受侵害却无力发声,当农民工的血汗钱被无情拖欠……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无解之局”,正是太仆寺旗人民检察院“检察护‘弱’维权岗”的发力之处。该院以“四大检察”协同发力的硬核担当与司法为民的深沉情怀,为弱势群体筑起坚实法治屏障,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穿透阴霾。
维权岗自创建伊始,聚焦太仆寺旗发展大局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将化解基层矛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作为根本目标,主动向太仆寺旗委政府、人大及政法委专题汇报了这一工作构想与实践,获得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被旗人大常委会列为年度工作要点。这一自上而下的认可与支持,为维权岗注入了强劲动能,成功构建起“检察牵头、多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弱势权益保障体系,凝聚起护佑弱者的磅礴合力。维权岗聚焦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急难愁盼”,开辟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实现涉弱案件优先受理、快速流转、全程加速。从受理立案到调查取证,从支持起诉到司法救助,提供高效“一站式”服务。
前不久,该旗一未成年人在遭受殴打后索赔无门,维权岗仅用三天时间完成支持起诉,助其拿到赔偿款;2025年,通过支持起诉为24名农民工追回了欠薪。从个案办理的精准滴灌到社会治理的系统灌溉,从司法救助的雪中送炭到协同共治的长效护航,太仆寺旗检察院“检察护‘弱’维权岗”以坚实的法治步伐,持续传递着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以检察担当为基石,稳稳托举起万千百姓的福祉,是锡林郭勒盟检察机关创建一个个检察品牌的初心。锡林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构建的“一核四维”检察品牌体系,就精准契合了这样的宗旨。该体系以主品牌“锡检·法治安达”统领全局,子品牌“锡检·圆桌派”、AI数字检察官“检小萨”“萨合力民·行守护者”和“检‘益’锡林”形成矩阵,及时回应广大群众的法治需求。针对锡林郭勒草原地广人稀的特点,该院创新宣传模式,依托“检小萨”AI数字检察官、法治大篷车,将检察故事讲到了阿尔善宝力格等偏远地区,让法治理念“飞”向了草原深处,为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红绿蓝·骑迹”将乌兰牧骑“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公益诉讼宣传队在传播党的温暖的同时,以“送医送药、代办代购、关爱慰问”等细致入微的服务,将检察温情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检察机关的忠诚使命与为民初心,让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近年来,“红绿蓝·骑迹”检察品牌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和全国检察新媒体精品“融合创新二十佳”等荣誉,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了检察智慧与力量。这些品牌不仅提升了司法公信力,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司法路径,也彰显了检察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下一步,锡林郭勒盟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以法治之力护航边疆发展,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草原大地。
(边俊娜 王凯旋 萨日盖 娜美拉 那日苏 苑豆豆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