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笔融合“三原色”绘就多彩生态卷
第B2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00期:第B2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0-31

“益”笔融合“三原色”绘就多彩生态卷

赤峰市林西县人民检察院创新构建“党建红+检察蓝+生态绿”协同共治模式本报通讯员●王志辉●牛海燕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近年来,赤峰市林西县人民检察院立足“草原首驿、多彩林西”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林业生态示范县”绿色生态优势,创新构建“三原色”融合生态检察工作体系,以“党建红”引领方向、“检察蓝”强化履职、“生态绿”惠泽民生,形成了“党建+生态检察”协同共治的“林西模式”。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筑牢“三原”融合根基

林西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政治建设贯穿生态检察业务全过程。通过领导上台讲党课、党小组研讨交流、“青蓝讲堂”、外出交流分享等形式,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检察办案实际,确保检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2023年,该院与林西县委组织部携手共建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中心,集中展示党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实践成果,强化党员政治意识、荣誉意识、团队意识,提升队伍向心力。通过跨部门理论联学、政策共研等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组织生活,推动党员干部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同时,多次联合县林草局、国有林场等10余家单位组织开展了“同心植沙障聚力护绿洲”暨科尔沁沙地歼灭志愿服务活动和“‘益’起来、上春山、植新绿”“巡山护林、守护多彩林西”等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亲手种下一棵树、构筑护沙网格等,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体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使生态保护意识从“文件要求”升华为“价值共识”。

为树立鲜明的工作目标和价值导向,不断激发检察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该院精心培育了“秉初心、践诺言、求极致、勇争先”的林检精神,将其作为全院检察人员的精神标识、文化内核,以文化“软实力”涵养检察“硬功夫”。

普法宣传

以队伍建设为核心  激活“三原”融合效能

林西县检察院创新构建“规划+跟踪”管理、“讲学+实战”练兵、“岗位+平台”“3+”青年检察人员培养模式,成立了“青蓝守益”生态检察办案团队,由分管副检察长担任团队负责人。该办案团队通过“青蓝结对”以老带新、互帮互促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经验传承与能力提升的双向赋能。该院选派2名业务骨干分两批前往北京市怀柔区、顺义区人民检察院挂职交流,学习北京地区生态检察先进经验,提升履职能力。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综合治理效能,该院邀请水利、环保、林业等领域的15名专业人员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并与相关行政机关互派人员挂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办理生态检察案件。同时,该办案团队组织办案人员积极参加数字检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师等培训,不断提升数字化履职能力。

2024年,该办案团队获评全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团队成员中1人被评为全区业务标兵、1人入选全区调研骨干人才库、1人在赤峰市第二届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斩获综合模型方案设计一等奖、技术能力二等奖、融合治理二等奖。

以联合履职为路径  凝聚“三原”融合合力

林西县检察院立足“以水定绿、依水治沙”的生态治理方略,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目标加快实现,积极与县水利局、街道办等部门进行磋商,与县河长制办公室联合签署《河湖“清四乱”行动协作机制》,并制定“河湖清四乱”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五年规划。5年来,对全县36条河流进行全覆盖常态化巡查,办理河湖治理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0件,推动清理河道垃圾100余吨,拆除违章建筑5处,关停非法采砂点4处。

2019年6月,该院发现位于林西县东街村村口的羊肠子河河水断流、河道干涸,周边村民向河内倾倒生活垃圾。河道内垃圾腐败变质,并与水体混合,不仅破坏了水质和周边人居环境,还给村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生态检察办案团队依法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行河湖保护职责,并持续跟进羊肠子河治理工作,先后制发4份检察建议,促推该河道纳入县环城水系工程项目治理体系。如今,羊肠子河城东段修建了3座橡胶坝,河道内蓄水充盈,水质清澈,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众多水鸟栖息,在城东形成了长700米、宽50米的城市水景观。

为了有效破解毗邻地区公益诉讼保护等突出难题,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跨区域生态检察工作新格局,林西县检察院牵头与克什克腾旗人民检察院、巴林右旗人民检察院等五地检察院签署《西拉沐沦河流域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检察院在签署《关于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基础上延伸协作范围,生态检察办案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进一步丰富跨区域协作机制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跨区域公益诉讼工作新格局。

该院依托“林长+检察长”协同机制,联合林业和草原局、东山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在东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共建检察生态修复基地暨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创新“补植复绿+劳务代偿”机制,补植复绿220余亩,实现了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和文旅带动融合发展。同时,该院与县政协建立《公益保护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凝聚起了公益保护监督合力,并依托“检察+”协作平台,构建了多方参与、步调一致、同频共振的生态治理新格局。该院办理的生态检察类案件中1件案例被评为最高检典型案例,1件案例入选“2023年度公益诉讼精品案例”,4件案件入选全市典型案例。

以协同共治为抓手  增强“三原”融合活力

为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生态检察工作,该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志愿者参与调查、听证工作。与县政协、林草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同心课堂”,并在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活动,着力提升社会各界的生态保护意识与参与热情。该院党组书记为全县科级干部讲授生态检察工作专题党课,分管副检察长作生态检察经验分享。积极推广“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实现“随手拍”即时举报,已有30名志愿者通过提供线索、参与整改调查等方式深度参与生态检察业务。

林西县群山绵延、川谷纵横,既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景观资源,更承载着北疆人民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涵。今后,林西县检察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持续深耕生态检察专项监督工作,加大生态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协同共治,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稳定屏障贡献更坚实的检察力量。

以检察力量守护蓝天绿水青山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