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蒙大地上的司法温度
第B2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00期:第B2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0-31

紫蒙大地上的司法温度

赤峰市宁城县人民检察院扎实践行司法为民理念

本报记者宋宏颖通讯员李美辰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赤峰市宁城县古称“紫蒙”,在这片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宁城县人民检察院以担当为笔,以情怀为墨,奋力书写着新时代法律监督的精彩答卷。他们以雷霆之势捍卫公平正义,用春风化雨传递司法温情,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理念,融入一个个鲜活的司法实践。

蒙冀辽三省跨区域协作机制签约仪式

民生案件的“宁检情怀”

民生案件,直接连着民心。宁城县检察院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探索构建“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社会治理”的民生司法“快车道”,力求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2023年年初,面对60余名农民工被拖欠薪资的群体性纠纷,该院检察官创新运用“快车道”机制,支持起诉与诉前调解双轨并行,联动人社、法院等部门,仅用时15天便促成调解,较同类案件平均调解周期压缩40%。款项到位当天,领到工资的老张激动地说:“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三年来,该院依托这一机制已累计追回欠薪630余万元,惠及农民工320余人,真正跑出了“司法为民加速度”。

2024年春天,检察官推开受害人曹家斑驳的铁门,墙角立着的临时假肢与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无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艰难。儿子曹某因重伤失去劳动能力,全家只能靠年近六旬的曹母种地勉强支撑。“孙子饿得直哭,只能喂米汤……”曹母的哽咽令人揪心。市县两级检察机关的司法救助金,如同一场及时雨,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获生机。

检察官在办理一起骗取贷款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牛某身患严重肌肉萎缩症,常年与轮椅为伴。为充分保障其诉讼权利,检察院创新采用“上门开庭”模式,协同法院将临时法庭设在牛某所在的养老院,并指派法援律师全程提供支持。牛某深受触动,当庭认罪认罚并退缴了4000元违法所得。

该院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推出了“上门办案”机制。近年来,先后对17名特殊人员开展上门讯(询)问,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实现了司法公正与办案效率的有机统一。

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民生实践,不仅彰显了检察温情,而且厚植了司法公信。该院打造的“检润宁安”品牌先后评获赤峰市“十大法治事件”和最高检“为民办实事”优秀团队。“紫蒙护苗”的宁城模式

宁城县检察院以“保护未成年人就是守护未来”为核心理念,创新打造“紫蒙未检”品牌,通过构建“司法保护+社会共治”的立体化未成年人守护体系,获评自治区级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2021年,9岁的孤儿小东因无人监护被安置在养老院。该院联合七部门召开听证会,迅速落实3万元救助金,并首创“三方监管”机制,确保专款专用。检察官回访时,曾经沉默寡言的小东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翻开作文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心声:“穿制服的检察官叔叔阿姨,就是我的新家人。”

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为避免未成年被害人在反复询问中受到“二次伤害”,该院牵头建立“一站式”询问机制,在专门场所一次性完成询问取证。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联合法院、律协推行“圆桌审判”模式,营造既宽松又不失威严的庭审氛围,切实传递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

近年来,该院举办136场沉浸式普法活动,近百场“检察开放日”“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检察官通过模拟法庭、动漫视频等形式,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法治晴空。老哈河畔的生态答卷

维护公平正义不仅体现在个案公正,更需要守护绿水青山的公共福祉。

2023年卫星监测显示,老哈河流域13处污染源中,7处位于冀蒙辽三省交界地带,因管辖权不清成为执法盲点。面对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难题,宁城县检察院积极协调三省相邻市县检察机关,牵头会签《跨区域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创新推出“证据互认、标准统一、整改同步”工作法,开启跨区域环境资源案件协同办理的全新模式。如今,老哈河畔2000亩沙棘林果实累累,三省交界处的“法治实践教学点”亮点纷呈。

近年来,该院在河湖“清四乱”专项监督中,通过落实“检察长+河长”机制,累计立案办理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5件。联合水利、环保等8个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固体废弃物3000余吨,完成生态修复林地217亩,疏浚治理河道15.2公里。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创新

推出“检察建议+村民自治”模式,引导县内重点河流沿岸23个行政村制定环保公约,建立起排查、整治、修复一体化的环境治理机制,形成了公益保护大格局。基层治理的检察力量

检察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就能精准服务社会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该院选派11名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入驻县乡综治中心,他们成为了化解矛盾的“前哨”。他们针对基层社会治理薄弱点,精准制发改进建议函和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改率达100%。这背后是“检察+综治”行动支部将党组织建在业务链上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办案推进到哪里,党建就覆盖到哪里”的工作理念。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院在八里罕酒业园区等重点区域设立检察工作站,为辖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三年间,该院用实际行动为企业纾难解困,为企业挽回损失2300万元。“以前咨询法律问题需要东奔西走,现在每月都能看到‘制服蓝’准时出现!”园区党支部书记老李深有感触。如今,辖区多家龙头企业挂上了“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的牌子,正如老李所说:“这既守住了大家的钱袋子,又照亮了企业的创新路。”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浪潮中,宁城检察的答卷质朴而有力:用科技让公平正义提速,以共治为未成年人托底,以协同治理守护绿水青山,将法治力量扎根于服务发展的最前沿。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探索,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曹家灶台上重新升腾的炊烟,是农民工拿到薪酬时舒展的眉头,是孤儿作文本里的“新家人”,是企业家手中的合规经营指南。这份源自紫蒙大地的司法温度,正是法治建设最动人的底色。

送法进校园

检察开放日

揭牌仪式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