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是解决群众烦心事的主阵地。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在强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配齐配强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速裁快审等各方力量,凝聚起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强大合力,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有处说、有人听、能化解,努力将群众的“烦心事”变为“暖心事”,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解万家难”。

倾听群众诉求
因情施策 描绘几字弯里的“新枫景”
“化解矛盾纠纷需要因地制宜,有些方法是好,但决不能照搬照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的新路径。”这是达拉特旗委政法委副书记靳苗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部署会上提出的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达拉特旗因情施策,紧盯综治中心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夯实基础等职能定位,下好数据统计、纠纷梳理“先手棋”,针对城区物业纠纷多发的特点,探索推行“五联合+三要素”多元联动化解机制;针对农牧区土地纠纷频发的实际,在人民法院建立专门的土地争议审判团队,形成“调立审”一体化机制。为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该旗还按照“巡回解纷”的思路,打造“行走的调解”解纷品牌,真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倾心调解化纠纷尽心尽责暖人心”,达拉特旗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李万功指着一面锦旗,讲述了它背后的维权故事。
锦旗的敬献者高长斌在达拉特旗某煤矿工作近20年,既没签劳动合同,也没交社保,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明显下降,煤矿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至此,他便断了生活来源。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高长斌得熟人推荐,来到达拉特旗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认真倾听了高长斌的诉求,并根据纠纷的成因和特点,为其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李万功进行调解。
李万功找准企业存在违法行为这一突破口,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重点向煤矿负责人释明了相关法律规定及需要承担的后果。经过多轮耐心细致地劝导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煤矿代表当场一次性给付了高长斌20万元补偿款。拿到养老钱后,高长斌紧皱的眉头舒展了开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该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是达拉特旗综治中心因情施策快速解纷的一个缩影。群众的“表情包”既是工作航向,也是满意标尺。一张张笑脸,凝聚着综治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更彰显了精准施策实战化运行的成效。

流动调解室
联动联调 织密城镇社区的“和谐网”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一头连着万千居民“屋檐下的安心”,一头系着物业公司“账簿上的难题”,是摆在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也是城镇基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
为了提升群众生活的舒适感和幸福度,达拉特旗委政法委早在2022年便按照“综治”的思路,牵头探索出了“五联合+三要素”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打出了联动解纷“组合拳”,努力让物业纠纷止步于诉讼。
据达拉特旗综治中心主任黄磊介绍,“五联合”即由达拉特旗委政法委牵头,联合“业主委员会、街道社区、物业行政主管部门、物业纠纷调解中心、人民法院”五大力量,充分发挥其群众自治、行政主管、行业管理、行政监管、司法服务等功能、职能,实行评分监督、分层递进调解工作机制,开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三要素”是通过“诉前调解、要素审判、小额速裁”三步走的模式,将物业纠纷案件的调处贯穿于诉前、诉中阶段,最大限度为当事人减轻诉累,切实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黄磊说:“‘五联合+三要素’实质上是‘防’与‘调’结合,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基层治理新实践。通过五部门联合赋分的方式强化监管实效,倒逼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做实了物业纠纷的‘防’字文章。同时聚焦源头化解,在‘调’字上求突破,着力将物业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诉前,让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形成良性的信赖关系。”达拉特旗人民法院法官燕晋宇介绍,自“五联合+三要素”治理模式运行以来,该院物业纠纷案件的受理数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的趋势,过去每年平均受理1200余件,现在每年仅有几十起。
“之前,找物业办事,拖延是常有的事,现在不管是家里水管维修,还是小区乱点整治,只要招呼一声,物业总能积极回应,并第一时间跟进服务。这种服务的改变和升级,让我们感觉舒适又安心。”达拉特旗亿利佳苑小区的居民吕波说。
赠送锦旗

巡回审判
专业解纷 种下黄土地上的“幸福树”
作为鄂尔多斯市的产粮大旗,达拉特旗农村牧区的土地纠纷一度突出,且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如何打开群众的“土地心结”?该旗聚焦本土化实践,以“调立审”一体化机制为核心,组建土地纠纷审判团队,用专业司法力量守护群众的“生存之本”。
2024年开春,达拉特旗恩格贝镇柳子圪旦村的村民们因土地承包问题争执不休,冲突一触即发。这一矛盾纠纷源于2003年,非本地户籍的张某良与该村12户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书》,承包400亩土地,租期30年,承包费3万元。合同签订后,张某良仅支付9600元,剩余款项拖欠未付。2023年,村民们因张某良20年未结清承包费,提出了解除合同、收回土地的要求,双方由此引发纠纷,后期矛盾逐步升级为肢体冲突。
达拉特旗法院土地纠纷专业审判庭法官接收该案后,联合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共同展开调解,经过多次释法明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张某良同意解除合同并退还土地,12户村民共同支付45万元补偿款。这起纠纷在法官、调解员等多方力量的参与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为更好地化解农牧区纠纷,该旗针对各苏木镇地域跨度大、交通不便的实际,推出了“行走的调解室”调解品牌,变“坐堂调解”为“上门问诊”,让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切实夯实了农村牧区和谐稳定根基。
达拉特旗人民法院巡回审判服务中心主任武飞是大家公认的调解专家,以其名字命名的“武飞日志”是达拉特旗打造“行走的调解室”中的优质品牌之一,也是司法力量助力基层治理的典范。
不久前,王爱召镇的丁某离异后,想要回一直由其公婆耕种的土地,可公婆不但不给,还恶语相加,致使双方矛盾升级。该镇综治中心多次组织调解,均未成功,便邀请武飞介入了该案的调解。武飞上门后,先从缝合“亲情”的角度,引导丁某多带孩子看望老人,再用法律知识打破老人的常规认知,最终成功调解该起纠纷,帮助丁某拿回了土地。
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实”的是举措,“解”的是民忧,“暖”的是人心。达拉特旗综治中心根据当地实际,结合矛盾纠纷的成因和特点,精准施策、多方联动,以特色调解回应群众诉求,让“进一扇门,解万家难”的承诺在这片土地上持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