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以下简称“法治宣传教育法”)于近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法治宣传教育从政策主导到纳入国家法治轨道的里程碑式转变。法治宣传教育法不仅确立了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对国家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法治学习和能力建设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使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升从重大政治任务进阶为严肃法律义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重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尊重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的榜样。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之一,阐明了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事、敬畏党纪国法、运用法治开展工作的重大意义。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依法履职的能力,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展,也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果。因此,在法治宣传教育法实施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内容应重点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领悟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此,在党员干部法治教育中,首要任务就是学习领悟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用学术讲政治”,讲清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发展渊源、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阐述好理论背后的思想伟力、实践伟力。通过系统扎实的学习,不断筑牢领导干部法治信仰的理论根基,树立领导干部的“法治自信”,使党员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科学内涵,从内心深处尊崇法律、敬畏法律,善于运用法律。
二、宣讲好宪法有关知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明确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国家机构设置,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政治生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事项。因此,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起着统领作用。在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注重讲解和阐释“宪法至上”的基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使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基础是依宪执政”的观念。
三、做好法治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常识的普及宣传
党员领导干部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法律方面的专业学习经历与实践经历。因此,在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教育中,应当秉承“最大公约数”的思路,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阐述好法治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常识。同时,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思想引领、实践成果和创新成就等内容,运用学理阐述好法治实践。例如在程序正当、比例原则、诚实信用等法治理念的讲授中,围绕我国的历史传统、现实情况、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内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让抽象的法律条文、概念转变为贴近实际的鲜活内容。
四、阐述好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有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谱写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新篇章。因此,总结好、阐释好全面依法治国的丰富实践和伟大成就,既是阐释“中国之治”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之义,也是党员干部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制度演进、重大制度创新、法治成就,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自信。
五、讲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法治实践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我们法治实践中丰富的理论宝库。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纲领与行动指南,充分体现了“两个结合”科学方法在我国法治进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在接受法治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理解和吸收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充分发掘运用好法治文化精华,阐述好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法治大国的厚重底蕴。
此外,法治宣传教育法还对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内容进行了开放式规定。笔者认为,应当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体现出法治教育的差异化,让法治教育助力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
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干,以宪法教育、法律规则原则、实践成就和法治文化等为重要内容的立体化法治教育工作架构已然形成。新时代、新征程,需要继续强化对“关键少数”的法治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成为推进法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
(作者单位: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党校法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