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重塑新生丁香满园守护平安
第06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04期:第06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07

刚柔并济重塑新生丁香满园守护平安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女子监狱法治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记者刘琪王雅妮通讯员王慧敏贺雅玲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高墙之内,铁窗之下,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洒在法治文化长廊中写着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白墙上,洒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前,洒在监狱荣誉展室的奖牌间,在民警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留下点点光斑,在文艺表演的歌声舞姿中裁出道道剪影,在服刑人员特色课堂上描摹出宛若新生的痕迹。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女子监狱(以下简称“第一女子监狱”),法治文化建设如春风化雨,将其精神内核以一种兼具力度与温度的方式悄然浸润,重塑着一个个曾经迷失的灵魂,为她们铺就一条回归社会、通往新生的坚实之路。

文化活动进警营

升旗仪式

普法宣传活动

健骨塑形打造法治文化阵地

步入第一女子监狱,一个淡紫色花朵型的标志频频出现。徽标整体以丁香淡紫色为底色,外环松枝,中间的盾牌上,巧妙融合着女性剪影和丁香花瓣,花茎形状似一把钥匙,环形下方书“厚德尚法臻善至美”八个字。细细看去,门牌、指示牌、公示栏等均以丁香花为底图。

“丁香不择土壤、不畏严寒,个性谦逊不张扬,默默发力有内涵,它的特点与女监民警队伍刚柔并济、勤奋谦逊、百折不挠、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高度契合。监狱将丁香花作为象征符号,推进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有形有声、具体丰富。”第一女子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张洁介绍,近年来,第一女子监狱加快了文化监狱建设步伐,在自治区监狱管理局打造“北疆监狱文化”特色品牌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核心思想,增强文化自信,将丁香文化与北疆文化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打磨出更加适合监狱发展的思想内涵。

如张洁所言,在第一女子监狱的监管区内,多处可见丁香花主题样式,道路两侧、楼层走廊、墙面墙角、步梯等空间环境,都成为了文化建设、教育改造工作的载体和阵地。其中,放置文化石、种植丁香树的丁香文化创意园更是再次加深了记者对这一文化品牌的印象。在第一女子监狱办公室副主任刘爽的介绍下,记者还注意到,在第一女子监狱内,由法治文化、教育矫治文化、民族团结文化、红色文化等10余个主题,共同组成的党的创新理论、队伍建设、监狱发展、廉洁文化等四个展示长廊,让文化浸润融入了民警的工作日常。

“经过实践发展,监狱已构建起‘一个核心、两个载体、三个维度、四个层面’的文化体系。即以‘厚德尚法臻善至美’狱训精神为核心,以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载体,将整体文化建设分为警营文化(包括廉政文化)、教育改造文化和企业文化三个维度,从‘德、法、善、美’四个层面不断拓展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第一女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王勤告诉记者,该监狱将“爱岗敬业、精诚团结、自强拼搏、务实奉献”的女监精神融入了依法治监、以德育人的文化氛围中,聚焦责任闭环,将文化建设融入党建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目标,构建了“由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全员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元宵节文化活动

读书活动现场

疏脉强肌激发法治文化能量

“平台给支持、机制给动力、团队共成长的法治人才培养氛围,为监狱工作法治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分管刑罚执行的副监区长,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些举措的成效。”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公职律师的第一女子监狱二监区副监区长李鹏茹感慨道。

在被问及民警队伍的“逢晋必考”机制时,李鹏茹说:“单位浓厚的法治氛围和明确的激励导向,让我坚定了报考司法考试的想法,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现在,我开展工作更有底气了,在办案时能够更精准地运用法律条文,确保每一个执法环节都合法合规、不出偏差。同时,也能更专业地为服刑人员解答法律疑问,让监区执法工作更规范、更透明。”

据介绍,该监狱严格落实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党委民警职级“逢晋必考”机制、科级领导任职资格管理机制,鼓励民警报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建立公职律师团队,围绕安全管理、罪犯改造、公正执法、应急处突等方面开展实战练兵,力促民警从“杂家”向“专家”转变,推动形成法治人才队伍的长远规划和梯次培养格局。

“我们始终坚持文化育警理念,构建起‘以文铸魂、以文赋能、以文暖警、以文正心’四位一体的建设体系。日常理论学习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通过‘第一议题’、主题党日等形式常态化推进,打造‘书香明志、墨香抒怀、花香扬善、心香润魂’的警营文化,开展实战练兵、丁香文化节、艺术节、传统节日亲子文化体验、翰墨警营等活动,还建立了‘最美警花’‘丁香之星’等特色奖励机制,激发民警队伍成长新动力。”第一女子监狱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邰微微告诉记者,“最美警花”主要表彰在工作中积极作为、默默奉献的女警,目前已举办了九届评选表彰;“丁香之星”则注重对监狱信息宣传、文化传播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

“这份认可给了我极大的工作动力。在这个机制的激励下,身边同事都主动行动起来,互相交流思路、比拼成效,警营里比学赶超的氛围越来越浓。”连续2年获评“丁香之星”的第一女子监狱办公室民警、监狱文化建设骨干贺雅玲说道。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说起“丁香文化”,每位民警都能说出不少自己的见解和感触。据第一女子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武晶介绍,第一女子监狱已在2023年、2024年和2025年,连续3年举办丁香文化节,且每年都有新主题。“今年的丁香文化节是以‘传承、融合、新生’为主题,我们开展了非遗传承工作坊、北疆文化践学、法治文化宣传、罪犯文化素养竞赛等特色活动。丁香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我们监狱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和与社会文艺人才交流的平台,也是民警职工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共享平台。”武晶说。

以文育警,监狱民警队伍在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中不断丰富和充实,用饱满的热情和愈加专业的知识技能推动业务工作落细落实。

组织民警参观画展

丁香宣传队走进社区

开展法律援助活动

固本培元增强法治文化力量

“丁香花,开遍广阔山崖,融化迷雾的彷徨,点燃新生的力量……”一首原创歌曲《丁香花》用悠扬的曲调感染着听众。

这是第一女子监狱丁香文艺队的演出现场。这支文艺队由该监狱有歌唱、舞蹈、绘画、摄影等文艺特长的民警职工组成。她们将党的理论宣传、法治宣传和教育改造等内容,编排成节目,深入社区、敬老院、文化广场等场所,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各个基层角落唱响法治旋律。

除监狱丁香文艺队外,在监狱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第一女子监狱还选拔出政策水平高、理论功底扎实、业务知识丰富的民警,组建了丁香宣传队,传播党的声音、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服务广大群众、讲好监狱故事、展示巾帼风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要求,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宣传力量,我们不断充实、提升这支队伍的规模和能力水平。目前,丁香文化宣传队已有33人,为后续开展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丁香宣传队负责人、第一女子监狱办公室主任王慧敏说。

第一女子监狱整合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心理矫治等专业素质的警力,组建了丁香讲师团,同时聚焦罪犯矛盾调处,成立了丁香矛盾调解室。讲师团立足工作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常态化开展政治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辅导,增强教育改造的专业性,提升罪犯改造效能。丁香矛盾调解室则由业务部门牵头、监区具体实施,民警担任矛盾排查化解员,并科学选拔罪犯组成矛盾调解小组,通过专业调解、多元联动及法治教育,推动矛盾纠纷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进一步筑牢监狱安全稳定基础。2025年以来,丁香矛盾调解室已成功化解121起矛盾纠纷,成为全区监狱矛盾调解的良好示范。

丁香宣传队、丁香讲师团、丁香矛盾调解室、丁香文艺队……一支支队伍在成长壮大中将优势付诸业务实践,收获了改造新生的累累硕果。

目前,丁香文化品牌已成为第一女子监狱富有特色、集聚社会影响力的标识“名片”,“打造丁香监狱文化品牌”经验做法也入选了2023年“内蒙古十佳监狱工作创新案例”,2025年,被司法部监狱工作协会推荐为全国监狱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单位。

凝神聚气淬炼法治文化成果

“我深刻意识到过去对家庭的亏欠,今后一定踏实改造、积极悔罪,争取早日回归家庭,承担起对父母长辈的赡养责任。”近日,在第一女子监狱九监区开展的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中,罪犯孙某又一次在活动的感染下哽咽发声。

“监区在特殊节日组织开展活动,引导罪犯感受节日内涵,激发其悔罪向善之心与家庭责任感,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女子监狱九监区副监区长兰欢说。

传统文化教育、诚信道德教育、读书分享会、“一月一主题”教育、法治教育课堂、彩虹课堂、丁香特色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充满文化内核的各类活动是该监狱教育改造创新实践的一条条“软带”,在无声无息中发挥着引导力量。这力量是心理咨询时的专业纾解,是跟踪帮扶时的真诚感染,是“阳光青苗”帮扶未成年人的温柔守护,是临释罪犯回归社会的踏实底气。

据统计,该监狱通过“阳光青苗”罪犯未成年子女关爱保护活动,已“一对一”帮扶罪犯未成年子女22人,开展个体咨询27次、101人,开展团体辅导19次、1527人,为803人开展了心理测试。

在监狱组织的一次次心理咨询、跟踪帮扶、特色课程活动中,罪犯辛某的两名无人照料的未成年子女被安置在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保护站,户籍和入学问题也得到了稳妥解决,还有更多惶然无措的罪犯踏上了寻求改造新生的前行之路。

据了解,第一女子监狱还将法治教育、丁香特色课程融入出监教育的授课内容,并结合社会就业现状与女性罪犯特点,与社会机构合作,开设了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美容、病人护理、烹饪等专业班,提升服刑人员顺利回归、融入社会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丁某的新生改造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第一女子监狱三监区监区长王晓华告诉记者,在丁香特色技术课程中认真学习的丁某,在临释前考取了美容技能证书。出狱后,她用积蓄在家乡开了间小小的美容院。

“刚开始怕没人信我,没想到用课程中学到的手法留住了不少客人。”丁某感慨道,“如今小店客源稳定,足以满足温饱。丁香课程不仅教了我手艺,更让我抬头面对生活。现在街坊都喊我丁老板,这种踏实劲儿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走出第一女子监狱,记者仍能感受到,在这里,法治文化建设已从一场场具体的活动,升华为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氛围,一种浸润在工作生活日常中的习惯。第一女子监狱在刚性法律中注入柔性力量,在惩戒过错的同时,守护人性的微光。丁香满园引导着前路,这条路依然漫长,但每一点法治星火的点燃,都让法治的光芒穿透了高墙,为迷途的灵魂照亮了归途,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写下了坚实而温暖的注脚。

党日活动合影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