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传
在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诺敏河畔,初冬的薄雾尚未散去,民警孙双武的身影已出现在独居老人王大爷的家中。他轻轻将药盒放在桌上,握住王大爷的手,声音温暖而坚定:“王大爷,药给您送来了,以后有啥需要,打个电话我们就过来。”这简单的话语,饱含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关怀与守护。孙双武所在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毕拉河分局江西派出所,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暖心所”。在这里,民辅警们用一句句贴心的话语、一次次俯身的服务,在10万多公顷的林海间织就了一张温暖的“平安网”。
“杜警官,上次你们冒着大雨清理了路上的泥石,真是救了急啊!”路过的村民张大姐远远地招呼着。今年8月,毕拉河地区突发暴雨,导致额尔肯村地质灾害多发路段出现泥石流,894名村民出行受阻。“大家别慌,我们马上清理!”江西派出所所长赵登华当时的喊话还回荡在村民们耳边。民辅警用铁锹清理道路,在泥浆中奋战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将路段打通。张大姐说:“看着他们浑身沾满泥水,我们心里又温暖又心疼。”
每月两次入户走访,是“暖心所”雷打不动的规矩。“小王警官,我家孩子高考志愿拿不准,你给参谋参谋。”村民老赵对民警王维民说道。王维民翻开随身携带的民情笔记本,认真记下老赵的诉求。“叔,我晚上查完资料给您回电话,咱们结合孩子分数和兴趣好好选个学校。”这本民情日记,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和民辅警的担当。“解大爷需要代购常用药”“刘大娘的户口迁移要协助办理”“林区养殖户担心野生动物侵扰”……每办妥一条,王维民就会在后面画上一个对号。
“这起盗伐林木案件能这么快告破,多亏了群众提供的线索。”谈起前不久办结的案件,民警杜文深有感触。林区公安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单靠民辅警巡护难度较大。“警民联手,才能守住这片林子。”赵登华在村屯宣讲时常说这句话。依靠群众的“口口相传”,近年来毕拉河地区的涉林案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村民老周笑着说:“派出所把我们当家人,他们的工作我们也乐意搭把手。”
防火期内,该所民辅警深入林间地头开展宣传。“大爷,进山可不能带火种,这本宣传手册您拿着看看。”民警小吴向进山作业的村民发放防火资料,一年下来,仅防火宣传手册就发了800余份。
“我们都记牢了,绿水青山得好好守着。”村民们接过手册,认真翻阅起来。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基础上,该所持续深化“林长+警长”机制,组建联合巡护队,年均开展15次联合巡护,并利用无人机巡航偏远山区,精准打击盗伐、非法狩猎等违法行为。护林员老郑感慨道:“保护生态安全见效果了,林区的树越来越密,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了。”
“这面锦旗,是我们全村人的心意!”前年春天,马克拉村村民代表捧着写有“兵心不减解民难真情救助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送到派出所,感谢派出所设立的“便民窗口”和“上门服务”。一年来,该所累计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办理业务30余次,从帮助五保户养老认证到为居民办理户口迁移,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我们就是想让群众知道,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找派出所,我们一定会尽力办。”赵登华接过锦旗时,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
夕阳西下,江西派出所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民辅警们整理巡护日志、接听群众电话,他们的身影在林海暮色中愈发清晰,成为这片林海里最令人心安的风“警”。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