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姨,这些移交档案的入库流程太复杂,快帮我们把把关……”兴安盟科右前旗公安局居力很派出所年轻的档案员手捧一叠档案册,急切地走进公安局档案室,向金丽萍请教起来。
金丽萍是兴安盟科右前旗公安局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员,至今已与公安档案工作结缘36年,从初到岗位时同事口中的“小金”到如今人人信赖的“金姨”,她经手的公安档案多达61530卷。在这间档案室里,民警们总能看到金丽萍的身影,或在档案柜间穿梭,指尖拂过标签精准定位;或坐在电脑前,目光专注地登记录入文件;每当有人查询几十年前的档案,她总能“神速”找出,笑着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这份“熟能生巧”背后是36年如一日的深耕。
从“档案小白”到行家里手
1990年,初到岗位时,22岁的金丽萍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未整理卷宗、部分发霉破损的旧档案,以及近乎空白的档案管理制度。
“那时候我就是个‘档案小白’,看着满地杂乱的文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把这些‘家底’理清楚。”回忆起当年,金丽萍感慨道。那时,她白天跟着前辈学习档案整理技巧,夜晚挑灯研读《档案管理学》,仅用3个月就掌握了档案管理的核心要领,开始着手整治基层档案管理的乱象。
为优化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她创新融合传统经验与现代思维,牵头建立了“文书、统计、会计、科技、声像、业务”六大门类档案库,制定了“三统一”标准,创建“三时服务”机制,编写《档案整理操作手册》,让曾经杂乱堆放的档案实现了“一册导引”精准管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科右前旗公安局档案室获评“内蒙古自治区一级单位”;2001年,又升级为“内蒙古自治区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特级单位”。
奔波千里传授“绣花功夫”
“金姐,我们花三个月整理的档案全不合格,这可咋办啊?”2002年初,一通急促的电话从科右前旗公安局勿布林边防派出所打来。金丽萍立即赶到该所,与该所民警并肩奋战。
50多个日夜里,金丽萍裹着厚棉衣在没有暖气的档案室里,整理案卷、归档文件,最终,1300多份案卷及文件材料全部达标。此后,她又开启了“驻所指导”的奔波之路,在有限的达标期限里累计驻点200余个日夜,行程超5000公里,手把手教民警整理案卷2万余卷。
一年时间里,金丽萍以“绣花功夫”推动全旗16个派出所档案升级,其公安档案管理经验成为全区范本,并因此荣立二等功。
用泛黄档案温暖人心
“金姐,我父亲走了,可他终于证实了党员身份,走得很安详。谢谢您帮他了却了心愿。”2018年,江苏省吴先生专程来到科右前旗公安局,想为父亲查询历史档案,证实其工作经历。
金丽萍带着吴先生辗转多个档案室,一页页翻阅、逐一核对名字,终于在一份泛黄的花名册上找到了关键信息--“保管员吴国珍,党员”,旁边还有清晰的个人签名。“这些档案就像我的老伙计……”36年时光,足以让青涩的新警变成沉稳的老警,却未曾改变金丽萍对档案工作的热爱和从警初心。
与时俱进守护“活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安档案工作的要求也在提升。金丽萍主动拥抱变化,针对信访档案查找难的问题,首创信访业务卷独立装订法;推动跨部门协同,联合督察、法制等部门建立联合归档机制。目前,科右前旗公安局档案室共收录保存各类档案61530卷(件),其中包括1947年以来的珍贵档案162卷(件)、史料2册。这些“活历史”,都是她和同事们一页页抢救、一本本修复的成果。
截至目前,在金丽萍的努力推动下,科右前旗公安局机关及13个基层派出所档案管理均晋升为自治区特级单位。
如今,档案室里新的档案还在不断入库,年轻档案员还在跟着“金姨”学习。而金丽萍的故事,就像档案里的那些文字,虽不张扬,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在时光的沉淀中,擦亮了永不褪色的警徽。
(刁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