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讯11月1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完成‘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专场。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内蒙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工业、商贸流通、餐饮、农牧业、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构建起了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工业方面,出台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形成“5+5+6”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9.3%,占GDP比重38%。能源板块15种产品产能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率先突破1.5亿千瓦;制造业76种产品产能全国第一,年均增长10.1%,成为工业增长“主引擎”。稀土、煤化工、乳业等产业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低空经济、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快速发展。
商贸流通领域,建设9个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覆盖400多个社区、服务450多万人;打造塞上老街等特色商业街区,重点商圈客流增长超20%;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现县乡村商贸服务全覆盖。呼和浩特市获评全国现代商贸流通试点城市,获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
餐饮业方面,出台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13家餐饮品牌成为自治区老字号,80余个美食项目入选非遗;打造“寻味内蒙古”活动品牌,举办600余场主题活动,带动2万余家企业参与;深化“餐饮+电商”模式,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内蒙古餐饮品牌影响力。
农牧业方面,粮食产量突破800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牛羊肉产量全国第一,牛奶产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设施农业面积达288万亩,产量655万吨。建立完善现代种业、科技服务、社会化服务、质量安全监管、金融助农五大体系,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74%,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能源方面,煤炭产能核增1.79亿吨,电力新增装机1.36亿千瓦,油气产量稳步增长;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绿氢产能6万吨、新型储能1134万千瓦,均位居全国第一。通过绿电外送、本地消纳、提升调节能力三措并举,今年前10月新能源外送近800亿千瓦时,本地消纳约1500亿千瓦时,年底新型储能将达160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产业短板,在商贸流通、餐饮服务、能源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力,现代产业体系的绿色底色更浓、特色优势更显、发展质效更高,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