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乐实习生杨佳逸)11月2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加速数字化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专场。从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区牢牢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成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算力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产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等重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算力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区紧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全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算力规模由不足2万P提升至21.8万P,智能算力超过20万P,全国领先。建成覆盖“呼包鄂乌”2毫秒、京津冀5毫秒、长三角20毫秒的“2·5·20”低时延算力服务圈,有力支撑全国算力资源高效调度。
数据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我区构建“生采存算用易治安”全链条数据产业生态,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已汇聚800余家数商,交易额突破8000万元。围绕能源、农牧、生态等特色领域,建设高质量数据集30余个,数据规模超1500TB,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草原云廊蒙域数通’数据流通区域枢纽”、蒙草生态环境集团“‘三北’生态种源高质量数据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基于全域数据采集的羊绒产业高质量数据集”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先行先试及典型案例。全区引进数据标注企业60余家,带动就业近7000人,培育自治区级可信数据空间9个,呼和浩特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和蒙牛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入选国家级试点。以和林格尔金融数据产业园、内蒙古数据要素产业园、察哈尔数字产业园区为载体,成功引进百度、华为、阿里、抖音等一批龙头企业,承接31个全国知名大模型训练和推理业务,大模型训练总参数量突破万亿级。
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稳步推进。我区在能源、医疗、农业、交通等12个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建成智能化煤矿215处,部署露天矿无人驾驶车辆369台;建成120个肉牛肉羊智慧牧场,建成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智慧园区40个;55个旗县利用AI图像识别实现害虫智能监测;依托无人机巡检精准识别违规放牧总里程5.5万公里。同时,在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中,围绕生态安全监管、智慧牧业草业、矿产资源预测、地质灾害监测等重点领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