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浪潮中,司法宣传是塑造公信、传递公正的重要纽带。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包头市中院”)直面新时代传播格局之变,创新构建“四一一四五点五度”宣传工作体系,成功打造出一张闪亮的司法宣传“鹿城名片”。
战略布局“四一一四”构建宣传闭环
“四一一四”战略工作法以“四个一”为核心骨架,以“四支队伍”为有力臂膀,以“五字诀”为关键步法,形成了环环相扣、高效运转的宣传工作闭环。
“统”字先行,做优一个阵地管理。包头市中
院大力整合融媒体中心与法院法治教育基地,实行统一运营,对全市两级法院创作的文字、图像、视频等素材进行统一策划、采集,进而生成适配不同平台的多元化产品,以短视频、漫画、长图、H5等形式,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专业演播室的搭建提升了该院直播与短视频制作的专业化水平,包头市中院天平阳光号18次跻身全国法院前五十,今日头条号64次上榜内蒙古新媒体影响力榜单,法治号入选2023年度人气榜前二十。
“融”在其中,深化一个矩阵传播。包头市中
院构建“中央厨房+分众传播”模式,纵向打通市、区(旗县)两级法院发布渠道,横向整合中院9大平台及基层院50余个自媒体账号,形成了“统一发声、各具特色”的传播合力。同时,该院秉持“精优原则”,削减账号数量,提升内容质量,确保发布的及时性、权威性、准确性、思想性与趣味性。
“联”字铺路,织密一张宣传大网。该院积极
对接主流媒体,密切联系地方媒体,善用自有媒体,通过邀请各级媒体走进法院、提供报道线索素材、联合开设栏目等方式,让公众了解法院。同时,通过与媒体深度合作,刊发大量署名文章、深度报道,开展直播普法,让法院更多优质内容被广泛传播。
“新”求突破,打响一个普法品牌。包头市中
院着力打造“包法普法团”品牌,其中汇聚了法律讲堂主讲人、法治副校长、青年及专家讲师团44人,联动市委讲师团、市妇联及68家法官工作站,围绕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创新普法形式,推出《我绝不会告诉你》《木木说法》《追剧学法》等系列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并为央视栏目输送了多个优质庭审案例与新法解读内容。2023年,包头市中院获评央视“公益普法先进单位”。
“干”见实效,建优“四支队伍”。包头市中院
着力打造宣传联络团、法院普法团、网络阅评团、新媒体创作团四支骨干力量。宣传联络团通过“主动投稿+值班报送+定向约稿”机制挖掘宣传素材;普法团整合力量开展线上线下普法;网络阅评团24小时值守,研判网络舆情;新媒体创作团汇聚写作、摄制、剪辑、策划等复合型人才。四支队伍协同作战,形成了一支反应迅速、能打硬仗的宣传尖兵。
战术精进“五点五度”实现靶向发力
“五点五度”作为战术指引,确保宣传工作重点突出、效能提升。
围绕大局抓“重点”,提升宣传“高度”。包头
中院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聚焦“国之大者”与区域中心工作,宣传法院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在包头中院自媒体平台开设《石榴花开》《聚焦二十大》等专栏,持续维护“双创双一流”“鹿法同心圆”“包融共治”等品牌栏目,深入报道涉企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审执质效提升等方面的举措成效,不断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紧跟形势抓“热点”,拓宽宣传“广度”。包头
中院每月设定宣传主题,紧扣社会热点与群众关切,使宣传内容更接地气,同时把握重要节点,深挖审判执行中的典型案例、先进经验、亮点人物,提前策划,制作短视频、微短剧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作品。该院拍摄的微短剧《背叛》获得“金法槌”奖,《丢失的33只羊》入围法治中国“三微”作品,《防不胜‘仿’》获网络普法短视频优秀奖。
加强创新抓“亮点”,挖掘宣传“深度”。该院
坚持“讲好新时代法院故事”,提炼总结出社会治理“包融共治”、破产审判“看破说破”、知识产权“域审判”、营商环境“法安鹿城”、队伍建设“五色答卷”5大核心亮点。打造的“家”如有你、“枫”景独好等4条精品参观路线,通过案例交流、实地参观、沉浸体验,全方位展现了法院工作的力度、温度与厚度。
集中攻坚抓“难点”,强化守护“力度”。针对
法律知识普及难、舆论引导挑战大等难点,该院从形式与内容双向突破,分析不同受众需求,运用投票、评选、知识问答等形式,利用矩阵联动实现裂变传播,增强粉丝黏性,并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通过周选题会、季度通报、赋分管理等方式,力促全市法院宣传水平整体提升。
全力以赴抓“强点”,增添宣传“温度”。包头
市中院秉持“打造全新宣传品牌”思路,发挥法院工作贴近民生的优势,大力宣传法院以“如我在诉”理念办理民生案件的生动实践,开展媒体走基层活动,将执法办案、为民办事、队伍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精心创作群众爱听、爱看的作品。该院线上普法文章单篇最高点击量突破10万+,平均阅读量稳定在5000+。
品牌跃升 从实践探索到全国示范
“四一一四五点五度”宣传工作体系的深入实践,让包头市中院的宣传工作传播效能显著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实现了质的飞跃。
包头市中院微信公众号作为全市首批重点政务账号,实现“按需增推”,工作日与休息日每日推送,原创内容占比超80%,官方平台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大幅提升。包头市中院也先后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央视“公益普法先进单位”、《中国审判》司法通联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2025年,在全国法院全媒体宣传与舆论引导专题研讨班上,包头市中院受邀登台,以“扩展宣传朋友圈奏响法治好乐章”为题作专题分享。这次面向全国同行的经验介绍,标志着“包头模式”从自身实践升华为可借鉴、可推广的先进样本,获得了司法宣传领域的高度认可。
“四一一四”工作法与“五点五度”战术有机统一、协同发力,形成了法院宣传顶层设计与精准施策相结合的工作闭环。该体系将执法办案的生动故事、司法为民的务实举措、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效推动了司法宣传从零散化转向系统化、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从常规操作转向品牌塑造的深刻变革,实现了全域统筹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可持续、充满活力的宣传新格局,使宣传工作由“软任务”切实转化为“硬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包头市中院将持续深化“四一一四五点五度”宣传工作体系建设,以更富创造力的探索、更具温情的表达、更为扎实的举措,让公平正义的阳光以更加可感、可知、可信任的方式照进千家万户,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壮丽画卷增添一抹亮丽的“鹿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