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法致知”融冰破局“桥”连民心调顺民意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1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25

“桥”连民心调顺民意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司法局以人民调解搭建“和谐桥梁”

本报记者李亮通讯员甄莉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多亏了社区调解员,3天就帮我解决了漏水纠纷,再也不用整夜睡不着了。”近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天骄街道居民王阿姨看着修复完好的天花板,握着调解员的手连声道谢。这起邻里矛盾的快速化解,正是东胜区司法局以人民调解搭建“和谐桥梁”,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东胜区司法局锚定“矛盾化解有温度、群众诉求有回应”的目标,聚焦“拓宽桥梁跨度、优化通行路径、加固桥梁根基”三大路径,把纠纷化解在萌芽、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辖区平安和谐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织密全域网络

让桥梁触达每个角落

“以前遇到事儿不知道找谁,现在楼下就有调解站。”王阿姨的感慨,道出了东胜区群众对调解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切感受。而这份便利的背后,是东胜区构建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民调解网络体系。

在纵向层面,东胜区搭建起“区-街道(镇)-社区(村)-网格”四级调解体系,让服务层层下沉。区级人民调解指导中心作为“桥梁中枢”,统筹682名专业调解员与专兼职力量,为基层调解提供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街道(镇)调解委员会化身“主桥梁”,专攻跨区域、疑难复杂纠纷,承担重大矛盾化解任务,打通疑难问题解决通道;社区(村)的28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和15个全年无休司法所,是贴近群众的“桥梁驿站”,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申请调解;108个网格调解点则是“桥梁支线”,把服务延伸到楼栋、院落,实现“群众有诉求,楼下能过桥”,让“和谐桥梁”覆盖每一处角落。

横向层面,东胜区打破部门壁垒,组建“调解联盟”,让解纷渠道更畅通。在区综治中心设立调解接待窗口,将1375余起民事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联合公安机关建立起“警调联动工作室”,民警与调解员同步到场,避免矛盾升级;针对劳动、交通、婚姻家庭等高频纠纷领域,组建10支行业专调委,让专业纠纷有“专业人”管。

“从区级统筹到网格落地,从部门协作到行业专攻,我们就是要织一张‘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调解网。”东胜区司法局副局长李秀芬说,如今,辖区不管是邻里矛盾、劳资纠纷,还是土地争议,群众都能快速找到“解纷出口”。

制定暖心路径

让桥梁通行更加顺畅

“调解员没有生硬灌输法律法条,反而帮我算清了‘情理账’和‘法律账’,这样的结果我心服口服。”拿到5万元工伤赔偿款的刘光明,对巴音门克街道司法所的调解服务赞不绝口。

在东胜区,人民调解从不使用“固定路线”适配所有纠纷,而是针对不同纠纷“量身定制”方案。东胜区司法局创新成立东胜区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开辟“乡土温情路径”: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在泊尔江海子镇依托“枫调语顺”品牌,推出“炕头调解”“田间调解”--农忙时节,调解员带着法律政策走进麦田,在田埂间核对土地边界;邻里因宅基地起争执,就围坐在炕头拉家常,用方言解读政策,再邀请老党员、乡贤评理说事,既不耽误农忙,又守住了邻里和睦,让“和谐桥梁”在乡村间以温情连通民心。

针对家事纠纷,东胜区司法局联合妇联打造“家事+心理”调解模式。针对离婚纠纷,调解员梳理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法律问题,心理咨询师同步疏导情绪,62个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处理赡养纠纷时,既强调“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又明确法律义务,不让亲情被矛盾阻断。不足5%的纠纷复发率,印证了“法理+情感”双轨调解的力量,让“和谐桥梁”在家庭中以柔性修复关系裂痕。

针对劳动者与企业的对立矛盾,对劳动者,拆解法律法规,用“日薪×误工时长”算清法定权益,消除“赔偿不足”的顾虑;对企业,积极引导主动履约,让“和谐桥梁”在劳资关系中以专业平衡双方利益,畅通高效解纷通道。

锻造专业队伍

让桥梁根基愈发稳固

“以前调解全凭经验、讲人情,现在懂法律、会用心理技巧,工作起来更有底气了。”从事调解工作3年的张师傅,是东胜区调解员队伍成长的见证者。他坦言,最初接手纠纷时,常因“说不过理、讲不清法”碰壁,如今,系统的培训让他成了群众信赖的“解纷能手”。

为让“和谐桥梁”立得稳、撑得久,东胜区司法局以建强调解队伍作为核心抓手,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已组织两次调解人才培训,邀请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授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调解”的方式,讲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债权债务等领域的法律要点和沟通技巧,进一步提升了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素质和调解能力。

除了提升技能,东胜区还注重挖掘“本土人才”,让调解更接地气。将退休的老法官纳入调解队伍,借助专业法律知识化解纠纷,帮助争议双方分析法律风险,给他们吃下“定心丸”。鼓励熟悉当地风俗的老党员、老教师担任调解员,用“乡音土话”调解邻里矛盾,让群众愿意听、听得进。目前,东胜区人民调解队伍中,有退休干部、教师,也有乡贤、志愿者,他们带着热心、耐心、责任心扎根基层,成为了平安建设的“生力军”。

从拓宽跨度织密网络,到优化路径精准解纷,再到加固根基建强队伍,东胜区司法局用人民调解架起了一座“连民心、解民忧”的“和谐桥梁”。“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完善‘线上+线下’的调解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纠纷,让平安和谐的底色更浓、成色更足。”东胜区司法局局长杜刚表示。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