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根基,数字化技术为廉洁文化的传播赋予了全新的动能。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廉洁文化传播的现状,剖析当下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内容同质化、传播渠道单一、互动环节薄弱等问题。从数字化角度切入,提出内容生产数字化、传播渠道融合化、互动体验场景化、效果评估数据化的创新性途径,并以典型案例来验证该途径的可行性,为国有企业凭借数字化手段,增强廉洁文化传播的实际成效、夯实廉洁从业的思想根基提供实践参考。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运营效率和廉洁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廉洁文化的传播,是国有企业培育廉洁观念、规范员工从业行为的关键途径。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往传统的廉洁文化传播模式,难以契合新时代国企员工的信息接收习惯以及思想动态变化。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破除传播阻碍、创新传播形式、拓展传播深度,成为国有企业在廉洁文化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化赋能国有企业廉洁文化传播的核心价值
数字化技术在国有企业廉洁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的赋能价值,主要从三个维度体现。首先,在提高传播的覆盖范围以及可抵达程度方面,依靠企业内部网络、移动终端应用等数字化平台,廉洁文化内容能突破时间及空间限制,迅速触及到不同层级的员工,从而解决传统传播方式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其次,在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利用多种数字化表现形式,把抽象的廉洁理念转变为具体、鲜活的内容产品,符合年轻员工对信息接收的偏好,从而降低他们接受廉洁文化的难度;第三,在增强传播的精确程度与实际成效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员工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确定不同员工的廉洁教育需求,实现个性化内容推送,从而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国有企业廉洁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当下,国有企业廉洁文化传播虽已初见成效,但在数字化应用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短板。从内容生产角度看,缺乏数字化思维,并且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大部分的内容依然以文字材料为主要呈现形式,就算添加了图片、视频,也大多只是简单拼凑,缺乏创意设计以及技术融合,存在形式单调、视角固定的问题,很难激发员工的情感共鸣以及主动传播的意愿;在传播渠道方面,存在数字化程度不高且协同性欠佳的问题。部分国有企业仍然依赖传统的传播渠道,线上渠道的功能单一,更新频率低,不同渠道之间缺乏有效联动,未能构建起高效的传播矩阵,从而导致传播资源分散,传播效果不理想;在互动体验层面,员工参与度低。传统的传播模式主要呈现为“单向灌输”的状态,缺少能够有效互动的环节,虽然设置了互动功能,但由于内容的吸引力不充分、反馈机制不完善,很难构建起良性的循环体系。同时,就传播效果评估而言,缺少数据支撑,并且优化进程滞后。通常仍依赖传统的评估手段,数据收集不仅耗费时间与精力,而且主观性明显,无法精准把握关键指标,使传播策略的优化缺乏科学依据。
三、数字化赋能国有企业廉洁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多元形态+精准适配”的内容体系
凭借数字化技术重构廉洁文化内容生产流程,进而提高内容的质量及适配性。一方面,促使内容形态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变,组建专业的创作团队,将廉洁文化内容转变为多种类型的数字产品,制作适合在移动端观看、内容生动有趣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实现内容的精准适配,借助企业数字化平台采集员工的相关数据,构建员工的“廉洁画像”,依照画像推送个性化内容,保证内容与需求高度契合,提高内容传播的精准度。
(二)打造“线上矩阵+线下延伸”的传播网络
整合数字化渠道资源,搭建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网络,实现廉洁文化的“无缝覆盖”。在线上,搭建起融合性矩阵,对企业内网的相关专区加以优化,增设特色板块以增强线上体验。研发企业专属的廉洁文化APP,将多种功能进行集成,并且设置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员工使用的积极性。借助社交平台定期发布轻量化的廉洁内容,鼓励员工转发与分享,进而扩大传播范围;在线下,促使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渠道相互融合,达到“线上与线下相互联动”的效果。在企业的公共区域搭建数字化传播载体,在廉洁教育基地装配智能设备,以此增强线下的体验感受,进而构建起线上与线下协同传播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沉浸式+参与式”的互动模式
凭借数字技术营造场景化的互动体验,使员工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升员工对廉洁文化的认同度。搭建沉浸式的廉洁体验场景,运用先进技术研发廉洁教育的虚拟情景,让员工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廉洁的情景场面;开展相关的数字文创活动,激励员工运用数字工具进行廉洁主题作品的创作,进而激发员工的创作热情以及参与意识;构建常态化双向互动反馈机制,在各个数字化传播平台开设互动交流板块,使员工能够顺畅地提出建议、切实地反映问题;定期组织开展线上沟通交流活动,诚邀专业领域人员与员工进行交流,及时且精准地解答员工提出的疑问;针对员工反馈的内容迅速跟进,并且公开处理结果,构建“互动-反馈-改进”的完整闭环模式,从而增强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与集体归属感。
(四)建立“多维度+实时化”的评估体系
借助数字化技术搭建科学传播效果评估体系,为传播策略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确立多维度评估指标,从理念认同、传播触达、行为转化、内容互动四个层面打造指标体系,全方位覆盖传播过程以及效果的关键数据;实现评估数据的实时性采集与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和各个数字化传播平台进行对接,收集评估指标数据,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直观展现传播效果,为传播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定期开展员工数字化问卷调查工作,把定量数据与定性反馈相结合,全方位评估传播的实际效果,动态调整传播的路径和内容。
四、实践案例与效果验证
某能源领域国有大型企业,于2023年开启数字化廉洁文化传播项目,运用前面提到的创新途径展开传播实践活动。在项目实施之前,该企业集团的廉洁文化传播主要依靠传统的方法,企业员工的参与比例不到30%,违反纪律和规定的发生率平均每年达到2.1%。在项目实施之后,借助搭建的传播矩阵架构,研发出多种数字廉洁文化产品,构建起数据化评估体系。半年内,数字化平台的累计访问人次达到12万,员工的平均互动参与比例提升到78%,廉洁知识测试的合格比率从65%提高到92%。在借助数据监测对内容推送加以优化之后,相关高风险岗位出现违纪违规情况的发生率降低到0.8%。案例显示,数字化赋能不仅能够提高国有企业廉洁文化传播的覆盖范围、互动程度以及实际效果,还能促使廉洁文化由“表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数字化技术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的传播增添了全新活力,成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强化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国有企业应突破传统传播思维的限制,在内容创作、渠道整合、互动感受、效果评测四个方面革新传播途径,将数字化技术深度嵌入廉洁文化传播的全流程中。今后,伴随新技术的发展,国有企业将进一步探索新型的传播路径,不断优化传播模式,使廉洁文化切实深入到员工的思想与内心,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例如可结合元宇宙、AI生成式内容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廉洁教育场景,让员工在虚拟互动中深化廉洁认知。同时,建立跨企业廉洁文化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内容、形成传播合力,持续提升廉洁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助力国有企业筑牢廉洁防线、夯实发展根基。
(作者单位:内蒙古森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