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信仰一辈子的坚持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11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3-05

一生的信仰一辈子的坚持

——记学习雷锋最美人物陈文学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50多年来,他坚守初心,不遗余力地学习和宣传雷锋精神;成立“流动雷锋精神宣传站”,创办“陈文学红色志愿服务工作室”,捐款近30万元帮助数十位困难学生和孤寡老人;他四处奔波募集善款,帮助白血病和重度烧伤女孩重获新生;他自制150多块雷锋事迹展板,担任了45所学校校外铺导员,在包头市中小学成立雷锋班,感染和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传承和学习雷锋精神……

这位已有87岁高龄、65年党龄的耋耄老人,就是过去被众人唤作“陈傻子”,如今却被尊称为“活雷锋”的陈文学。

树立时代新风争做岗位标兵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走进教室,打开“百宝箱”,找出录音机,插上U盘,这一系列连贯熟悉的动作,陈文学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当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旋律响起时,陈文学带领着学生摇着小党旗,高声歌唱歌词。在第59个“学习雷锋纪念日”来临前夕,包头市第八中学举办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主题的学习雷锋纪念日活动暨2021年“雷锋班”授旗仪式。“雷锋精神是青少年进步的真经,是做人做事的行动指南。”活动中,陈文学在宣讲中教育引导孩子们听党话、跟党走,热爱祖国,让青少年儿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塑造良好品德修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很早以前就听过陈爷爷的故事,今天很荣幸能够面对面听陈爷爷讲他50多年来学习雷锋的经历和事迹,小到帮助别人清理垃圾,大到为孤寡残疾人捐款捐物,陈爷爷就是我们今后学习和看齐的榜样”学生们听了陈文学学习雷锋的先进事迹,纷纷表示要传承雷锋精神、做新一代的“雷锋”。

如今,雷锋那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依然回荡在人们的耳畔,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到底该如何在新时代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争做岗位标兵成为陈文学今年宣讲雷锋精神的重头戏。“只有自己学深悟透,才能讲清楚说明白”。陈文学每天都要挤出至少3小时的时间“充电”,为了讲好一堂20分钟的课,他常常要付出双倍的时间和精力备课。

“雷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学习雷锋精神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初衷。今天陈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对新时代学习雷锋精神有了不同以往的理解。”陈文学的宣讲结束后,包头市第八中学初三二班雷锋班班主任刘洋君谈起了他的一番感悟:“陈老说到的岗位雷锋精神对我触动很大,学雷锋就要跟雷锋一样干一行爱一行,作为班主任,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教育引导好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提升个人价值,这就是我坚守平凡岗位,学习雷锋精神的体现”。

弘扬雷锋精神讲好红色故事

弯着佝偻的腰,拿着干净的毛巾,认真地擦着雷锋铜塑像,仔细地打扫着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陈文学每次走进“陈文学红色志愿服务工作室”的固定动作。

工作室二楼一进门处,印有“全国十位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中国身边好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的证书摆满了一整面墙。驻足在这面墙下,时光飞逝,这些珍贵的荣誉总能将步履匆忙的陈文学,带回到雷锋这个名字在他心里扎下根的那一天。

1954年8月,陈文学进入南京市一家兵工厂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当

选为南京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工厂还将他带领的30多人的队伍命名为“陈文学突击队”。1956年,陈文学入党不久后,工厂号召工人支援包头建设,陈文学第一个报名,来到了二机厂(即现在的北重集团)工作。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在《人民日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那天起,做一名雷锋式的共产党员,便成了陈文学的毕生追求。

打开陈文学厚厚一摞的学习雷锋笔记本,里面字迹工整记录着困难人群的需求和自己学习雷锋精神的心得感悟。“像雷锋一样做人,像雷锋一样做事,像雷锋一样说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陈文学说,这句被自己记在了学习雷锋笔记本封面的话,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始终激励着他做好学习雷锋精神排头兵,带领成千上万的人传承和学习雷锋精神。53年间,陈文学不断收集学习雷锋的资料,制作、展出雷锋宣传图版。

2016年,陈文学红色志愿者服务工作室正式落成。“这里面的每一个物件,都是我收集来的。”陈文学骄傲地介绍到,雷锋故事的连环画、小人书,雷锋战友陈广生送给自己的书,雷锋生前辅导的7个孩子的亲笔签名……这些与雷锋有关的物件都被他收集到这个7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在陈文学红色志愿服务工作室内,他还用50多年来收集的几百本书籍和图片设立了毛主席展室、周总理展室、雷锋展室等,共接待各地参观学习人员10万余人次,为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作报告几千场。

传承好雷锋精神家人是坚实后盾

陈文学(右一)向“雷锋班”授旗

陈文学的女儿陈秀文说:“记忆中,家里的大事小情多数都是由母亲来操持的,那时的我们盼望着等父亲退休了,一定要让他也像其他退休的老同志一样,每天下下棋,打打太极,逛逛公园,陪陪家人。”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退休后的父亲远比上班时还要忙。

身背黑色单肩包,里面装着便捷式讲解设备、U盘等讲课工具,蹬着三轮车,车上拉着自制宣传板、宣传册,一大早出门,晚上回家,成了陈文学退休生活的常态。走社区,进学校,窜街巷,58年来,陈文学的身影早已成为草原钢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陈文学几十年如一日的身影就这样被太多人熟知,他的事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称赞和流传。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陈文学的家人。“父亲白天几乎不在家,晚上回来跟我们聊天内容也多半是围绕几个固定的内容。”陈秀文说,读书、看报、看新闻联播是父亲每天回家后雷打不动的三件事,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新闻,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探讨学习雷锋心得体悟是常有之事。“我的儿女们都是党员,孙子外甥现在也都是团员了。”每次说到这些,陈文学总要强调:“爱党爱国教育,弘扬雷锋精神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8月6日:去XX中学给学生讲课。”“9月13日:去XX社区看望孤寡老人李老太太。”“11月7日:去XX儿童福利院……”采访结束时,在陈文学家里的一节抽屉底下,陈秀文翻出了几本旧日历,她告诉记者,这样简短却清晰的“备忘录”全部出自母亲之笔。最近几年,母亲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在工作中也力所能及地默默支持着他。“既然走这条路能让他感到快乐和充实,我们一家人就陪着他一直走下去,相信在父亲的教育和感染下,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活到老学到老的优良品质和永不褪色的红色精神在我们家,甚至在更多家庭中能够代代相传,延绵不绝……” (肖玥)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