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为着力破解国企发展瓶颈、激发内生动力,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使国有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重大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打造具有国有企业特色的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其在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合力方面的强大作用,成为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一)思政教育品牌的内涵及特征
思政教育品牌是指实践过程中,通过持续化、系统化的教育实践,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能够凝聚力量、形成广泛影响的教育模式、活动载体和工作机制。这既是新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具有三个特征:首先是政治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打造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品牌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始终保持政治方向的绝对正确性,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其次是系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品牌建设不是简单、机械地拼凑,而是即要统筹设计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做到逻辑自洽,又要敢于突破传统框架,实施模式创新。再次是特色性与示范性相融合。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思政品牌,应当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和行业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效应。
(二)打造思政教育品牌的实践意义
一是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品牌建设,能够将高度抽象化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具象化的实践载体,将宏大叙事框架解构为生动鲜活的案例叙事,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思政教育品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员工的归属意识与价值认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思政教育品牌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的过程,能有效激活干部职工队伍的干事创业活力,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供坚强保障。
二、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部分国有企业思政教育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忽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与职工关切相融合,导致干部职工参加学习教育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教育效果不理想。同时,对思政教育品牌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
(二)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以会议传达、文件学习为主的传统载体,在新媒体时代吸引力明显不足。部分企业尽管尝试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但普遍存在形式化运作问题,未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与实施路径,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三)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当前不少企业呈现出双重困境:一方面专项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口,导致品牌培育常陷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资源配置呈现碎片化特征,难以形成持续有影响的品牌建设生态。
三、构建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品牌体系的具体对策
(一)打造多层次的思政教育品牌体系
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品牌体系包括基础性品牌、核心品牌和特色品牌三个层次,这三个层级既存在递进式逻辑关联,又能形成互补支撑的有机整体。
基础性品牌是面向全体职工的普及性教育平台,包括日常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活动、职工思政教育大讲堂等一系列基本形式,旨在夯实思政教育基础工作,确保教育全覆盖。构建基础性品牌,要注重系统设计,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确保基本教育任务有效落实。
核心品牌是体现企业特色的重点教育载体,是思政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文化传统打造核心品牌,突出企业特色,形成具有高度辨识度的品牌符号体系。例如,森工集团精心打造“红了党旗、绿了山川、乐了群众、固了边疆”核心品牌,推动思政工作与北疆文化、森工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切实增强了林区干部职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特色品牌作为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不同群体特征和行业领域特点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是对基础性品牌和核心品牌的有益补充。要根据职工群体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分层定制教育方案、创新活动载体等途径提升思政教育实效。例如,森工集团根据生产一线实际,组织产业工人成立了“千人讲、万人听”主题宣讲队伍,以身边人、身边事讲理论、讲政策,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二)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
思政教育品牌的内容是品牌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依托建党建国等重要节点和国企改革等重大主题,精心设计层次分明、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使职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化企业文化教育,将企业的发展历程、优良传统、文化理念等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围绕职业精神、岗位责任等方面,通过评选道德模范、举办技能比武、设立产业工人等方式,引导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营造崇尚技能、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打造思政教育品牌需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其吸引力和实效性。要强化体验式、互动式教育,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增强教育吸引力,提升职工参与度。例如,国有企业可以结合其红色基因,开展追忆活动,深化干部职工对本企业发展历程的认知和理解,使职工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鲜活形式,实现“身边事启迪身边人”的教育成效。要加大榜样人物和先进团队的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形成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要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独特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职工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以文化艺术形式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要建立健全文化作品保障机制,鼓励职工创作反映时代变化、企业发展、职工生活的各类文艺作品,增强思政教育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四)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思政教育队伍是思政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势在必行。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通过专题培训、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要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鼓励相关人员参加学历提升和职业资格认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要创新工作方式,建立思政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工作机制,变被动了解为主动查看,变二手获取为一手掌握,对职工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做到心中有数。要进一步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思政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交流合作,建立企业间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分享交流,着力解决部分思政工作者眼界不宽、创新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从而提升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
总之,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品牌意识,以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强化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教育实效,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内蒙古森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