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包头边境管理支队主动创新警务模式,成立“三老”流动工作站,探索出一条符合地区情况、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新路径。
“三老”即选派三名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充分发挥基层民警“老师”、牧民群众“老友”、纠纷调处“老手”作用,针对辖区历史遗留问题多、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老年群体多、法律帮扶不便等特点,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推动落实多元化解机制,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边境地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实践中,“三老”主要采取“四+”工作模式,第一时间对8个基层单位的辖区进行摸排走访,以推动矛盾化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型为抓手,摸清矛盾底数,研究解决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列出清单、制定工作推进表、建立风险台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针对性预案,力争从源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通过线上数据分析和线下实地走访,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为迅速摸清各类矛盾纠纷存在的痛点、堵点,结合法理、情理制定出化解方案,“三老”流动工作站成员耐心倾听群众的矛盾纠纷,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一方面积极参加各苏木乡镇信访矛盾推进会,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集思广益,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不断丰富完善“四+”工作法,为各边境派出所注入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主动参与各辖区组织的联合调解推进会,与青年民警分享工作经验,传授沟通技巧、案件处理方法、群众工作艺术等,助力青年民警快速成长。这种“老带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派出所整体战斗力,有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在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排查过程中,“三老”流动工作站成员主动承担起“宣传员”的责任,运用丰富的工作经验,逐一梳理辖区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向群众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法守法意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隐患。
“三老”不仅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站,更是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的工作站。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避免各类风险隐患,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安全稳定。自2025年3月成立以来,“三老”流动工作站已成功参与化解历史遗留矛盾纠纷10余起,解决两户牧民积年已久的占地纠纷,涉案金额达13.2万元;成功参与化解一起金额高达270万元的劳资纠纷。
(孟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