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赤峰,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如约而至。盛会期间,赤峰市公安机关以现代警务运行体系为牵引,采取“一场一策、一地一策、一路一策”安保服务模式,坚决做好安保工作。
立体巡防 确保赛事安全有序
为期6天的赛程中,共有18个竞赛项目和12个表演项目、2600人的参赛队伍,近3万观众齐聚赤峰,安保任务艰巨。为此,赤峰市公安机关强化智慧科技赋能安保实战,细化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安保措施,突破“碎片盲区”实现“全域感知”,以“算力”支撑“警力”。
赤峰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治安管理部门负责人与组委会提前对接,联合相关单位反复勘验赛事现场,制定并不断完善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精准用警、精细用警,动态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该局积极探索智慧警务应用场景,采取“空中+地面”立体巡防模式,对场馆及周边现场秩序情况进行实时回传,及时对动态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精准调度和快速处置提供了坚实保障,确保了各场次赛事及大型活动安全有序。
创新机制 全局掌控精准指挥
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各民族体育文化融合的盛会,赤峰市各级公安机关发扬“细致、精致、极致”作风,从严从细落实交通安保各项措施。在安保指挥部的大屏幕上,赛事核心区、驻地警戒区、道路疏导区的现场秩序和警力分布情况清晰可见。执勤警力通过单兵传图设备,将现场处置、信息共享同步推进,做到各点位相互支撑的同时,为扁平化、精准化指挥提供“最鲜活”的信息。
在落实“三区三层”安保措施的基础上,全市共出动警力1200余人、警车240余辆,在辖区范围内流动巡逻、动中备勤,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构建了“分局警力包片、专业警种支撑、政府部门联动、有关单位协作”的安保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各项活动现场的秩序管控能力。
转变角色 当好赛事“服务员”
本届赛事举办前夕,赤峰市公安机关与主办方深入场馆场地反复踏勘,对场地布局、座位设置、应急疏散等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避免场地空间浪费,避免设施设备重复占地,释放出更大的安全容量和活动空间,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为优化完善多地联动和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全市公安交警执法服务站全面启动,协调安监、交通、高速公路管理处等部门深入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联合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在高速公路出口提前发布天气和路况信息,引导驾驶人合理选择出行线路,及时为广大群众提供救助服务,确保来往人员交通安全。
该局动态调整优化交通通行,通过“绿波”潮汐车道和智能信号灯调控,使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既保障了赛事车辆顺利通行,又最大限度方便了市民出行。在赛场与驻地分别成立事故快处组,流动巡逻,遇有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及时疏导。
在执勤现场,民警不仅是安全守护者,更是贴心服务者。帮助轻微中暑观众、帮游客找停车位、找手机、找家人……这些暖心瞬间,使安保工作更添温度。“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赛事安全,更要传递城市温度。”场馆执勤民警的话语朴实坚定。
一场接一场的赛事紧张激烈,一场接一场的展销会、演唱会热闹非凡,在挥洒汗水与力量的赛事场馆,在掌声与欢声雷动的体育看台,公安民警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指引,场外巡逻警车缓缓驶过,红蓝警灯与沿街的霓虹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热闹又安心的夏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