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闪耀护盛会同心共筑平安线老兵“的哥”李子华:2
第1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3期:第1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01

老兵“的哥”李子华:2

本报记者杨乐白文飞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在呼和浩特这座草原都市的街头巷尾,无数出租车司机日复一日地穿梭于城市之间,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而在他们中间,老兵“的哥”李子华用20余年的坚守与奉献诠释着什么是“退伍不褪色”。

拾金不昧彰显初心

李子华1984年入伍,曾连续两年受到嘉奖,并在部队入党,军旅生涯铸就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1988年复员后,他从造纸厂工人到出租车司机岗位,职业更迭,初心不改。20年来,他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累计义务送考300余人次、植树上百株,多次拾金不昧归还财物,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每一次服务中。

2023年7月16日,一名女乘客乘座李子华的车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下车后不慎将装有10万元现金的文件包遗落在车内。由于文件包颜色与座椅相近,且处于驾驶位视线盲区,李子华起初并未察觉,直到其他乘客提醒,他才发现这一“意外之财”。“10万元不是小数目,失主肯定急坏了!”他第一时间报警,并驾车前往腾飞路派出所,将钱款交给警方。次日,领回失物的女乘客找到李子华,激动地握着他的手道谢:“您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这件事只是李子华从业20多年的一个缩影。他曾捡拾到超百件乘客遗落的手机、钱包、电脑等物品,但他从未有过一次私吞的念头,“诚信是出租车司机的底线,更是做人的根本。”他这样说道。

公益行动传递温暖

“安全第一”是李子华的行车准则。他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从业以来始终保持着车辆零事故的记录。他的出租车总是保持着干净整洁,车内还备有急救包和便民手册。“乘客的命比时间金贵。”他常对年轻司机言传身教。

作为呼和浩特“爱心车队”首批成员,李子华连续20年参与无偿献血、义务送考。每年高考,他都会给车贴上“免费送考”标识,为有需求的考生无偿提供服务。每到植树节,他就带着家人到郊区义务种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希望能带动一群人。”在李子华的影响下,整个出租车行业掀起了“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热潮,涌现出了一批如李宏侠、邢志明、李平安等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出租车驾驶员。

如今,李子华牵头成立的“雷锋车队”已有50余名司机加入,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在他看来,出租车是城市的窗口,司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城市形象。李子华常对同行说:“我们多一份耐心,乘客就多一份安心;多一次善举,城市就多一份温度。”

方寸车厢书写大爱

因为多年坚持工作原则、践行行业规范,李子华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表彰。2023年,在被授予“青城好人”荣誉称号,并入围“自治区道德模范”候选人后,他憨厚地笑道:“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从军人到工人,从工人到出租车司机,李子华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坐标,在方寸车厢里书写着大爱。如今,他更加注重立足岗位传播正能量,通过分享行车经验、倡导文明驾驶,带动更多同行加入公益行列。他说:“握好方向盘,不仅要安全行车,更要传递城市的善意和温度。”

李子华的故事,是一曲凡人善举的赞歌,是一面映照城市文明的镜子,也是千千万万出租车司机的缩影。他们用平凡的身躯承载着城市的脉动,用点滴善举汇聚成文明的星河。正如李子华经常说的一句话:“军人退役了,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永不退役。”在呼和浩特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这些平凡的“的哥”“的姐”们,始终以车轮为笔、以道路为纸,书写着属于普通劳动者的荣光。未来,他们的这份坚守与热忱必将继续为美丽青城、草原都市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