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面人员巡逻中。

科学划设生态片区。
辉腾锡勒草原,绿野广袤无垠,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岱海湖畔波光粼粼,山峦碧空倒映其中……这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正是乌兰察布市公安机关践行“生态警务”成效的生动体现。
党的二十大以来,乌兰察布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公安厅党委要求,创新推行“生态警务”模式,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创新构建全域联动新格局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公安机关环食药侦部门以“昆仑”专项行动等为牵引,在全市范围大力推行“生态警务”工作机制,将生态警务延伸至各旗县林草、河湖、湿地及自然保护区;强化行刑衔接,建立紧密协作机制,变部门“单打独斗”为“联动共治”。同时,全力推动精准协同治理,紧扣地方经济特色与地理特征,深化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作,紧盯关键节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巡护检查,加大野生动植物及自然资源保护执法力度,依法严惩非法占用农用地及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其中,凉城县公安局将绿色发展融入公安主业,依托“警察蓝”守护岱海“生态绿”,成为全市样板。
科学构建立体化防控网络
兴和县涝利海,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天然牧场,以2360亩椭圆形湖泊为核心,串联起湿地草滩、天然牧场与万亩林地的生态矩阵。每到春末夏初,数万只天鹅、大雁等候鸟在此栖息。
兴和县公安局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科学划设生态片区,优化警力配置,着力构建“空中无人机巡查+高点视频监控+地面人员巡逻”立体化防控网络,实现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森林资源的精细化、网格化管理。
该局聚焦辉腾锡勒草原、地质公园、龙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核心保护区,持续高压严打非法采砂、排污、狩猎、采伐等犯罪。对重点水域、区域实行“河湖长+警长”责任制,包干到人,常态化巡查水域、湿地及周边潜在污染源企业,为“绿色乌兰察布”筑牢法治安全屏障。
加装守护绿色新“引擎”
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科技在生态警务中的应用,自远程可视化无人机平台、自然保护区智能监控探头、环食药快检实验室等现代化科技装备相继投入使用后,生态保护战斗力显著提升。
“过去非法排污隐蔽性强、取证难是最大痛点”,乌兰察布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政委王战军说:“现在依托快检实验室和先进便携设备,比如一体化水质分析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民警能现场快速鉴定土壤、水质,真正实现了污染问题早发现、快处置。”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破获破坏生态环境案件3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乌兰察布市公安机关通过创新“生态警务”模式,以机制联动、立体防控、科技支撑的多维手段,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坚实的公安力量。如今,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的壮美画卷,正在乌兰察布大地徐徐展开。
(乌兰察布市公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