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旺勋通讯员赵彦宾)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新办案理念推动服务模式优化,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院坚持“智能+传统”双轨并行,推动办案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办案人员自主研发案件综合管理系统,集成法律法规查询、仲裁计算工具、案件管理、开庭日程提醒、文书公告等多项功能,实现多终端信息同步共享,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接入智能法律助手DeepSeek,在线提供仲裁文书模板、法律法规解读、仲裁流程指引等便民服务,极大方便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针对特殊群体,该院保留并完善传统服务方式,提供纸质申请表、送达地址确认书等材料,在“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安排专人为当事人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并免费发放法律法规宣传手册。
在争议处理机制方面,该院构建“调解+速裁”协同模式,高效化解劳动争议。通过建立以仲裁院为核心,辐射乡镇(街道)、园区和企业的“大调解平台”,联动多部门凝聚纠纷多元化解合力。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整合调解力量,聘请仲裁员、高校教师、律师等30余名专兼职调解员,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纠纷化解服务。今年以来,已通过案前调解处理案件205件,成功调解176件,调解成功率达85.85%。
乌兰察布市人社局还推动市县两级设立12个农牧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在六大产业开发区建立专业化速裁团队,配备经验丰富的仲裁员和书记员,着力压缩案件审结时限。
下一步,乌兰察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继续深化“调解仲裁+维权保障”全链条服务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