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多元共治合力  推进“平安青山”建设开展秋季执行行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庭审“进高墙”敲响“纪律钟”打出执行重拳  守护万家灯火丰镇市法院异地追缴罚金与违法所得包头稀土高新区法院召开信访维稳工作部署会拒绝欺凌霸凌共建平安校园警示教育“零距离”法治理念“入人心”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74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09

凝聚多元共治合力 推进“平安青山”建设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今年以来,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创新构建“队伍赋能强基础、机制赋能提效率、服务赋能暖民心”的调解工作体系,以高质量服务为“平安青山”“法治青山”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该局调解矛盾纠纷7785件,调解成功率达98.1%。

梯队化建队

让调解力量既“懂法”又“贴地”

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作用。该局在72个村(社区)中精心遴选380余名“法律明白人”,充分依托其“人熟、地熟、事熟”的天然优势,深度参与社情民意收集与矛盾隐患排查工作。同时,积极联动村(居)法律顾问,形成“乡土优势+专业支撑”的高效协作组合--“法律明白人”负责摸清矛盾症结,律师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助力基层纠纷高效化解。

充分发挥专职调解员作用。该局在巩固兼职调解员队伍基础上,选聘60余名“懂乡音、知民意、有公信、精法律”的专职调解员,形成“专兼结合”队伍体系,目前,全区共有调解员400余人。在保障调解经费方面,该局严格落实“以案定补”制度,激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保障调解专业性方面,组织举办民法典解读、行政调解实务等专题培训12场,累计覆盖1800余人次,有效推动调解工作从“经验型”向“专业型”升级。

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作用。该局整合律师、心理咨询师、行政干部等力量,13个律师团队全程参与调解,引导非诉解决途径;10个司法所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坐诊+家访”制度,截至目前开展心理疏导190余次;成立36家行政调解委员会,配备220余名行政调解员,梳理消费、物业等领域调解事项清单,化解行政类纠纷40件。

场景化联动

让矛盾既“早防”又“快解”

“微网格”织密排查网。该局推出“法律服务+微网格”模式,在全区882个微网格中,为每个网格配置1名司法所工作人员、1名法律明白人、1名法律顾问、1名调解员和1名公证员,组建形成“1网格5大员”的矛盾排查力量,实现基层矛盾隐患排查全覆盖、无死角。

强联动打通协同链。该局深化“两所联动+N”机制,10个司法所均与辖区派出所、公证处、律所签订合作协议,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警律公证联调”机制。截至目前,已联合化解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复杂纠纷300余起;大力推动“三调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成功衔接诉前调解200件,完成司法确认130余件。

智慧化提速解纷路。该局依托“内蒙古掌上调解”平台与智控一体机,开启远程调解模式,截至目前开展“隔空调解”100余次,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在市民大厅设立“一站式”调处中心,整合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资源。截至目前,接待1000人次,化解纠纷400件,平均调处时长缩短至3个工作日。

青山区司法局通过“梯队化建队、场景化联动”双轮驱动,让调解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从“单一化解”转向“多元共治”。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加强“智慧调解”建设,不断提升调解员专业能力,推动矛盾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平安青山”建设筑牢“第一道防线”,为辖区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包涵)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