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宏颖)生命接力,千里相“髓”。日前,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在赤峰市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温情上演--出生于2005年的赤峰学院学生小迟成功完成了260余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捐献。这份“生命的种子”即刻被送往重庆市,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作为赤峰市2025年第3例(累计第27例)、自治区第21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小迟在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2022年,刚步入赤峰学院护理学院的他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救死扶伤是医者天职,能在求学期间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是对医学信念最好的践行。”小迟说。
今年5月,当接到赤峰市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通知时,小迟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虽然捐献计划因患者病情变化一度推迟,但他仍坚定表示:“我愿意等。既然选择了我,就是缘分。这个忙我一定要帮。”
目前,小迟已成为内蒙古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赤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小迟的无私奉献不仅拯救了一个生命,更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