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月饼,剪不断的“乡愁”《黑城》  ●斯琴高娃审管办的“幕后微光”检察院里的小果园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83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24

丰镇月饼,剪不断的“乡愁”

余卫钊赵婷婷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上世纪80年代初,物资匮乏,每到中秋,丰镇月饼是家乡人走亲访友的好东西。

丰镇月饼不同于广式、苏式月饼,它没有馅儿,更像是桃酥,有着充实饱满、顶部开口的独特造型。小时候,为了能多吃到几个月饼,家里的犄角旮旯都会被我翻腾个遍,一旦发现就赶紧据为己有,搭配上香醇的奶茶,浓郁的味道成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家门口的月饼铺用料实诚、味道正宗,很多顾客闻香而至。作坊主毫不吝啬地向排队的人们展示他那高超的技艺:在一口大锅中倒入面粉,用大铲子迅速搅拌散开,随后倒入胡麻油,再将混着白糖、冰糖和红糖的沸水倒入其中,用力翻搅。出锅后的面团,被迅速等分,揉成大小均匀的剂子,雪白的面粉在油与糖的浸透下软弹细腻,变成了金黄色,再裹上芝麻,成了月饼胚子,装盘放入土炉中。在灼灼大火的炙烤下,月饼胚子表面逐渐形成了一层酥脆的表皮;刷油、扎孔,让坯子初现火色;再抹油、再上色,如此反复,让火色富有质感。剩下的工序就交给了时间,大火逐渐变成了小火,慢慢煨,10多分钟后,月饼烘焙成功了。开炉瞬间,独有的月饼香气飘出,沁人心脾。趁热掰一块儿送入口中,酥香甜软,唇齿留香。

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外出求学,那熟悉的味道却久久难忘。毕业后,我入职于乌兰察布市人民检察院,发现周边有不少丰镇月饼铺,但总觉得与儿时记忆中的味道有所差距。

去年年初,按照自治区检察院开展的“护航内蒙古品牌”专项行动部署,乌兰察布市检察院联合丰镇市检察院,与相关部门携手开展了保护“丰镇月饼”地理名片活动,在月饼产业园区设立了“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和“检企共建基地”,搭建起“一站式”检察服务平台,以拳拳检心守护“丰镇味道”。

丰镇市隆盛庄镇,是丰镇月饼的发源地,集中着绝大部分的月饼生产厂商。我带着宣讲工作来到海鹏食品公司,刚到厂房外,那股久违的月饼香味四溢飘散。“为了确保品质,胡麻油是选用本地种植的亚麻籽榨制而成,再配以本地优质小麦粉及深水井矿泉水……”负责人自豪地介绍道。通过屏幕能够看到,无菌化车间里,统一着装的工人们在各种机械的配合下,有序地完成着月饼制作的各道工序……参观结束后,我独自漫步在隆盛庄古镇的街道上,感受到丰镇月饼改变的是生产方式,不变的是品质,是传承,是百年的坚守。

如今,丰镇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丰镇月饼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丰镇市入选“月饼美食地标城市名录”……丰镇月饼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丰镇市从事月饼加工销售的企业就多达160余家,年产销额超百万元企业多达22家,年产值达3.2亿元,实现就业5000余人,使得优质“土特产”变身畅销“大品牌”。此外,丰镇人还尝试以节会为媒,诚邀八方来宾共品月饼味道,助推月饼产业发展。

2017年,丰镇举办了首届“月饼文化节”。此后每年的7月,“丰镇月饼美食文化节”都会如期举办,以“百年传承月韵丰镇”为活动主题,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如今,丰镇月饼早已走出了内蒙古。丰镇人借助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将丰镇月饼、丰镇美食销往大江南北。

“让世界爱上内蒙古味道”,这是丰镇月饼走出内蒙古走向世界的豪情。丰镇人深情远眺其背影,丰镇月饼似乎也在不时回应着家乡的关切。

这是一份双向奔赴的“牵挂”。

今年夏天,我外出培训数周。临行前,妻子将几包丰镇月饼塞入行囊。在遥远的地方,能够吃到家乡的小食品,我禁不住感叹:这不就是“乡愁”嘛!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人民检察院、丰镇市人民检察院)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